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南京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与广阔的经贸合作空间。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南京发展提供了历史性重大机遇,有利于推动南京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开展交流合作,拓宽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南京经济整体竞争力。
南京应主动融入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充分发挥南京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先导作用,积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实现改革发展新突破。
A
依托“一带一路”交汇点独特区位,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商贸物流中心
南京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要依托这一独特区位,发挥开放程度相对更高的特色和优势,拓展向西开放空间,加大向东开放力度,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努力把南京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辐射带动力强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充分利用南京江、海、陆联运枢纽地位及其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的优势,加强与国际国内互联互通,提升外向通达能力,完善广域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构建沟通南京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陆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联系的物流新通道,形成以铁路、水运为骨干,公路为基础,“铁、公、水、空、管”多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面向国际、承东启西、辐射南北、高效畅通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商贸通道和物流枢纽中心。
要发挥南京江海中转主枢纽港和国际航空港枢纽优势,推进港口码头、集疏运体系、物流园区、航运服务支撑四大体系建设,打造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B
深化“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发展、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联动融合
区域发展必须向纵深腹地梯度推进。2014年9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定位即具有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等。将整个长江流域纳入同一个经济带通盘考虑,这是国家经济地理的一个新布局、新突破。长江经济带建设打破了区域城市之间原有的机制与制度壁垒,通过改革创新和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大而活”的统一市场,提高基础投资的规模效应、产业衔接的雁阵效应、要素结构的互补效应、功能布局的协同效应,对区域各城市实现功能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积极意义。作为地处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交汇处的南京,把“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建设融合起来,加强与长江经济带内各城市间的交流协作,将会强化南京作为“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门户城市的地位。
区域发展必须从要素互补式合作向创新互助式合作转变。在新常态下,构成区域优势的要素资源已发生变化,无论是发达地区的转型发展,还是欠发达地区的“追赶”发展,都要更多地依赖知识型要素和创新,来实现其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这就需要通过区域之间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协作,整合各区域之间的优势资源要素,形成创新合力,共同推进创新发展。2014年1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和支持苏南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首个以城市群为基本单元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其目的就是要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通过区域创新合作,形成创新互助式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作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南京,庞大的人才存量以及数量可观的人才增量,正成为南京最重要的资源禀赋,将是南京参与“一带一路”战略乃至全球分工的优势和基础,是南京引领和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动力所在。
C
深化“一带一路”战略
与国家级新区的双重战略支撑结合
近年来,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十多个国家级新区的建设,就是更加注重区域发展的示范效应,更加注重区域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精准性的具体体现。以国家级新区建设带动区域发展,正是中国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2015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南京成立“江北新区”,并指出把江北新区作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长期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之间的“梯度推移”缺乏传导机制和途径,特别缺乏支撑发展的传导区域载体,导致下游与中上游之间的产业转移、产业带动和产业联动进展缓慢。江北新区不仅是长江经济带“梯度推移”的重要区域载体,也将在南京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更会对强化南京对外开放、建设区域中心城市产生重大影响。南京江北新区要以制度创新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开展探索,打造经贸产业合作示范区。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推动南京优势产业和产能“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引导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提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互联网、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国际合作水平,培训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企业和企业集团;鼓励外向型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和价值链高端迈进。
利用南京的人才优势和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打造人文交流融合区,创建“一带一路”人文交流平台,实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齐头并进、相得益彰。注重发挥文化软实力优势,密切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体育、旅游、侨务等人文交流,推动与沿线国家开展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实现人文交流的深度融合。
突出企业主体地位,谋划布局境外园区并予以扶持。鼓励南京在沿线国家投资的项目落户园区,支持与沿线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合作方式,以企业为纽带,形成利益共同体。积极引导企业在沿线国家主要交通节点和港口共建产业园。支持境外园区投资主体与南京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和有关开发区发挥各自优势,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营运管理方面加强合作。
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总体战略,南京还需深化投资和产能合作,多元开拓沿线国家市场;积极拓展服务业境外投资,着力扩大服务贸易规模;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与沿线国家协力推进海洋领域科技合作,发展海洋产业;深化科技对外合作创新,推进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旅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