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天,青岛人才济济,星光熠熠。两天之内,两场国际化高规格“人才盛会”轮番上演——
前天,首届中国·青岛国际人力资源高峰会暨“经济动能转换与人力资源管理新趋势”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千余人力资源产业专家智力、上下游企业机构集聚青岛,新技术、新服务、新产品深度对接交易,项目与资本激情碰撞;
昨天,第十九届“蓝洽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拉开大幕,来自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的113名海外高精尖人才携项目、技术来青岛寻觅“合伙人”,80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总投资额达5.4亿元。
在这场人才、人力资源与青岛的“深情相约”、深度对接中,青岛不仅展现出对人才的求贤若渴,也树立起“广纳天下英才”的开放人才观。瞄准高层次、高成长性人才,青岛再一次开启了市场化平台化引才的生动实践。
1 国际化人才盛会,为青岛带来了什么
△第十九届“蓝洽会”开幕式现场。
“这一年来我们一直在中国各个城市寻觅合作,最终选择青岛,不仅因为我们与青岛塞普克科技公司的研究方向十分契合,利于项目尽快落地,更因为我们看好这座城市——青岛科技创新发展的浓厚氛围、广阔的产业前景,以及对国际公司开放的态度吸引了我们。”
David William博士是英国Zenotech公司的创始人,与青岛赛普克有限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约后,双方将合作建设中英云仿真计算中心项目,将全球领先的计算机仿真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应用于海上风电领域的风场计算和排布,降低风机能源损耗。这也是本届“蓝洽会”现场签约的重点项目之一。
本届“蓝洽会”邀请了113名像David William博士这样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会,其中博士学历占总人数的71%。一批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牛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等世界知名院校、科研单位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有望引进到青岛,其中包括来自丹麦和新西兰的3名海外院士。最终,共有80个“高精尖”重点项目签约落户青岛,总投资额达5.4亿元。
时间追溯到2001年,首届“蓝洽会”牵线搭桥,让40余个项目在青岛落地开花。经过18年的精心培育、摸索实践,“蓝洽会”已经成为青岛吸引海内外人才智力和技术交流合作的一张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