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北京要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新、运营、交易、体验中心和最具活力的文化创意名城。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这是记者在25日的发布会上获悉的。
日前,北京正式发布实施《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为未来5年的文创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发展蓝图。8月25日,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举办发布会,详细解读《规划》中的相关政策。 据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介绍,“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克服了经济下行压力,产业支柱地位更加稳固。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697.7亿元(人民币,下同)增加到2015年的3072.3亿元,年均增长12.6%,占全市GDP比重提高到13.4%,居于全国首位。
根据《规划》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2015年北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68.6亿元,依据中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6.5%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推算,到2020年,北京市的文创产业增加值或将超过4720亿元。 发布会上,余俊生提到,北京文创产业未来的发展布局应突出布局重点,重点推动核心城区、产业功能性区域的集约化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三五”时期,北京也要利用互联网打造文化创意生态系统,整合创意、硬件、软件、资本等要素,实现文化生产力的提速换挡。
依据《规划》,北京将利用互联网整合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经济,引导移动支付、个性化定制等新的消费潮流;鼓励众筹等模式的创新,支撑艺术创作、影视制作等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鼓励发展等精准服务类文化创意产业,提升智慧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依托互联网,采用授权代理、独立运营、联合运营等形式,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创新发展。
另据《规划》,北京将大力发展高产出、高附加、高辐射的新兴业态,形成“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此外还包括加强市级文创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增强文化消费带动力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