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挖掘放大区域优势做大产业格局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6-08-30
191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从2010年的1697.7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072.3亿元,年均增长12.6%,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3.4%,居于全国首位。“十三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将力争达到15%左右,形成发展速度与质量、发展规模与效益相统一的“高精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近日,《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发布会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召开。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余俊生出席发布会,并就《规划》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挖掘放大区域优势做大产业格局

  余俊生介绍,“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向优势区县集中,东城、西城、海淀、朝阳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域。

  “十三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将从集约发展向均衡发展实现跨越。各区利用比较优势,形成区梯次演进,有序衔接的发展格局。

  “例如,朝阳区、海淀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着力发挥文化科技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软件信息服务业、文化传媒业、动漫网游等以‘互联网+’为特征的高精尖产业形态。大兴区(亦庄)充分利用首都新机场带动辐射效应,重点推进设计服务、新媒体等产业发展。”余俊生表示。

  增加示范园区数量

  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2006年认定第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开始,十年来,北京市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或园区有30家。

  去年,北京市发布了首批“市级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名单,中国北京出版创意产业园、清华科技园、星光影视园、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4个园区入选。

  余俊生表示,“十三五”期间,北京要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质量和内涵。“今年要在规范性管理、政策性创新,以及服务企业方面,对优质园区进一步做认定,提升园区服务质量,扩大示范园区数量。”

  扶持小微文化企业

  北京文化要素资源荟萃,文化消费潜力巨大,必须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速形成人才、资本、版权等各类要素高效配置、竞相涌流的生动局面,吸引“高”“精”“尖”文化企业和人才到北京创业创新。

  为此,《规划》提出,要加强重点企业的培育。余俊生表示,接下来,北京将在做优、做强国有骨干企业的同时,重点支持民营领军文化企业进一步壮大,研究制定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培育计划,扶持发展一批小微文化市场主体,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态势。

  此外,北京将继续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继续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从企业注册、场地租赁、创业指导、技术研发和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服务。

  推动京津冀文化消费一体化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