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19日,青岛市分别在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成功举办“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杭州、成都)双选会”,现场共收取简历758份,其中,博士132份、硕士589份,本科37份,硕博人才占投递简历总数的95.1%。
此次招聘活动中,青岛市人社局精心组织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海尔集团、青岛银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青岛市市立医院等40余家知名企事业单位,现场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1200余个,涉及经济管理、生物科学、医疗卫生、软件开发、金融财务、信息技术、机械设计、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由于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的医学院水平全国知名,医疗卫生单位踊跃参会,占到参会单位的50%。
本次双选会凸显出三个特点。一是高层次人才集聚作用凸显。在上次举办的北京(金融专场)推介会上,仅收取博士人才简历就达255人,硕博人才占比96%。在本次双选会上,青岛市赴外引才活动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作用进一步凸显。浙江大学双选会共揽收简历413份,硕博人才占比97.8%。在四川大学双选会上,共揽收硕博简历317份,硕博人才占比92%。青岛市各用人单位为了吸引高端人才,也是纷纷放下身段,有的自行印发了彰显单位文化的宣传手册和岗位目录,有的直接自发在会场办起了小型推介交流会,与高校人才进行深入交流。
二是小分队引才效率作用凸显。今年以来,青岛市充分利用国内顶尖高校的综合性优势,陆续在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采取综合招聘和专场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性同时举办两场面对不同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既有中国海洋大学、海尔集团、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综合类单位,也有中信证券(山东)有限责任公司、青岛银行、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金融类单位。在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哈尔滨)双选会上,青岛市统筹组织机械、制造、化工类单位和医疗卫生类单位,同一天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医科大学举办了两场专场双选会。在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开展的引才活动中,由青岛市人社局统一宣传,综合类单位和医疗卫生系统单位分开专场,同时招聘,各取所需,极大地提高了活动的影响力和引才效果,节约了招聘成本,解决了青岛市产业对部分紧缺急需类高层次人才的岗位缺口,为企业定向引进“对口”专业人才提供了便利。
三是绿色通道留才作用凸显。浙江大学和四川大学的医学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青岛市卫计委组织了各大医疗卫生机构在浙江大学医学院和四川大学华西校区举办了医疗卫生类专场招聘活动。与前不久在哈尔滨举办的高层次人才双选会一样,此次引才活动中,针对医疗领域的紧缺人才,仍然开辟“绿色通道”,为青岛市留住紧缺急需型人才提供保障。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市立医院、海慈医疗集团、中心医疗集团、妇女儿童医院等知名医院均提供了大量岗位。双选会当天,卫计委就确定了面试名单,并于第二天组织现场面试,现场确定录取高层次紧缺人才40人,其中博士5人,紧缺硕士16人。在浙江大学双选会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几小时就收到了33份简历,其中有12名博士,现场招聘负责人孟伟介绍说,此次他收到的简历中,大部分是八年制医学生,将通过第二天的现场面试进行进一步的筛选。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一直对放疗技师需求颇切,在哈尔滨、杭州等地均未招到合适的人才。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举办的双选会上,通过“绿色通道”进行现场面试,中心医疗集团顺利录取若干放疗技师等紧缺急需人才,极大地缓解了医院在相关专业人才方面捉襟见肘的局面。
此次引才活动结束后,青岛市全年赴省外重点城市引才工作顺利收官。下一步,青岛市将继续探索高层次人才引进方式,拓展引才渠道,赴山东大学举办今年最后一场高层次人才引进活动,以满足青岛市社会事业和重点扶持行业对山东大学优势学科及重点专业高层次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