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上海银行业运行情况平稳。资产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截至三季度末,上海银行业机构资产总额达12.7万亿元,同比增长20.6%。信贷投放力度加大,持续"输血"实体经济,各项贷款余额达5.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银行业资产质量保持较好水平,不良贷款率为0.92%,比年初上升0.03个百分点,升幅较去年同期下降0.06个百分点。
在经济放缓、结构调整加快过程中,上海银行业在经营发展和风险防控等方面表现较好,与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良性互动,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上海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较早,本轮过剩产能、落后产能调整对上海银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小。二是自贸区、科创中心等体制机制的创新红利不断释放,以及国际金融中心、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为银行业改革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动力,已经体现反哺效应。三是坚持前瞻监测和防范化解风险,特别是前些年率先处理了钢贸信贷等区域性风险,并加大核销处置力度,为上海银行业持续创新转型留出了空间,从今年开始成效初显。
上海银行业持续坚持改革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自贸区银行业改革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强。
今年以来,上海银行业积极支持产业结构优化,继续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9月末,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年内新增贷款4478.6亿元,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占比合计达42.77%。顺应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金融创新不断涌现,结构性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等避险保值产品受到市场欢迎。9月末,上海银行业持有衍生品名义本金余额达13.8万亿元,同比增长37.1%。7月,上海银监局发布《关于上海银行业提高专业化经营和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引导上海银行业坚持"六专原则"探索科技金融创新,有力支持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上海持续加强普惠金融服务。在信贷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方面,上海银监局指导辖内银行积极做好社区建设期间的信贷支持、以及社区建成后的金融配套服务。截至9月末,辖内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余额为1000.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4%。24个新建成的大型居住社区已获得主要银行网点进驻,金融服务配套逐步完善。
在小微金融服务方面,截至三季度末,上海银行类小微企业贷款户数15.08万户,较年初增长2.15万户,比上年同期增长2.07万户;上海法人银行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约94.67%,比去年同期增长24.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