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青年艺术家创作孵化基地”正式在沪揭牌。经过长达数月的项目实践测评,第一批共15位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的青年编剧获得了青创孵化基地的扶持资格,并在揭牌仪式现场正式签约。据悉,这一“上海青年艺术家创作孵化基地”是由上海文广局创作中心牵头、携手崇明文创、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艺术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合力打造而成,是上海首个社会化的“青年艺术家创作孵化基地”,也是首个与艺术院校挂钩并为青年创作项目落地实践的孵化平台。未来,旨在为更多青年艺术人才成长提供作品创排机会,并开辟实验园区,推进上海艺术原创力。
剧场激增人才紧缺促使“孵化基地”成立
对于创立这个“上海青年艺术家创作孵化基地”的初衷,上海市文广局创作中心主任何畏表示,上海文艺创作人才紧缺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很多领域比如戏曲剧本创作方面,一直都缺乏人才。加之上海这几年正在建设大规模的剧场群,文化配套设施硬件建设的量增,意味着艺术人才和优秀剧目更为稀缺,舞台急需青年人才的群体成长。但是另一方面,艺术院校毕业生苦于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据悉,上海有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多达12所,其中表演类专业每年毕业生就有500多名,这是国家每年培养出来的艺术专业毕业生,然而如今他们却面临着就业难的窘境。所以他们始终在想能够有一个青年人才的创作孵化基地。
最终,由上海市文广局创作中心、上戏、上音、艺研所、崇明文创等专业机构携手,一起成立了这个“上海青年艺术家创作孵化基地”。据悉,未来青创孵化基地将对创作人才提供场地、资金、创作机会等支持,并会结合黄浦区打造小剧场群、崇明建设生态岛文化项目等,为青年创作者提供更多生存空间和发展平台。
“上海青年艺术家创作孵化基地”目前坐落在淮海路宝庆路口一栋大楼里,距离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主要剧团都是步行可达的距离。而提供了场地、硬件、资金等很多资源的,却是有政府背景的崇明文创公司。昨天,崇明县副县长吴召忠也参与了孵化基地的揭牌,他对早报记者表示,崇明曾经以工业、制造业为发展产业,但是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建设生态岛,在经济转型的时候,文创产业一定是未来的方向。而他们现在先在上海最市中心的地方,为艺术人才搭台、创造机会,和他们磨合交流、衍生需求,未来也希望他们能够去崇明,丰富那里的文化生态。
“我们都觉得做文化不能着急,要慢慢来,也许短时间我们不一定能看到成果,现在这个时间节点也预测不到未来会怎样,但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一样,都要尊重它自身的规律和节奏。”吴召忠表示,未来也计划会在崇明开辟一个艺术家的创作基地,吸引更多创作人才集聚。
上海首个多方力量整合的社会化创作孵化平台
昨天到场的15位青年编剧全部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但他们普遍表示,从事编剧和戏剧创作,生存空间很小,戏文系毕业的同学里还在从事这一行的不到一半。获得过田汉戏剧文学奖的编剧余小卫认为,一名编剧从大学毕业到成名成家的这段真空期,是从种麦子到收割麦子的成长期,其实是最需要扶持的。
上海艺术研究所所长周兵对于孵化基地也表示了极大的期待,在他看来,目前上海有很多的科技类孵化基地,但文创类的孵化基地几乎没有,虽然有一些文化创作方面的孵化机制和项目,但没有一个长效性的基地,也没有多方的对话,而这个“上海青年艺术家创作孵化基地”,集中了上戏、上音等很多单位一起参与,不单纯局限于戏剧、音乐单个的门类,有益于年轻创作者打破藩篱,共同成长。
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郭宇则认为,如果把青年人才当作一个孩子,戏剧学院承担的是一个“孕育”的过程,而孵化基地则是一个“养育”的过程,这个孵化基地是一个社会化的平台,希望未来对年轻创作人才提供帮助。而上海音乐学院的宣传部长吴学霆则表示,这个创作孵化基地结合了政府、教学、研究、产业各方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来推动青年人才成长,十分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