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人才乐业的水乡 产业集聚的“天堂”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5-12-11
136

  民生为本, 人才优先。 “人间天堂” 苏州, 不仅有小桥流水、 粉墙黛瓦, 更有快速发展的开放型经济, 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才慕名而至。作为人力资源输入型城市, 苏州市的人力资源服务业起步早、 发展快、 市场化程度高。 目前, 全市共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6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5万人, 年服务收入逾450亿元, 产业规模占江苏省近1/3。人才兴市。 苏州现有人才总量达195.56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3.3万人。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辐射带动苏州成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城市之一。 如今, 不仅苏州市的GDP在江苏省排名第一, 其下辖的昆山市、 张家港市、常熟市、 太仓市等县级市也连续多年位列全国百强县 (市) 前十强。为更好地吸纳人才、 服务企业,2013年12月, 经人社部批准, 中国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建, 并于2014年10月开园。 园区规划面积22.92万平方米, 总投资44.6亿元。政府搭台、市场化运作,服务入驻机构“苏州有户籍人口630多万人,流动人口600多万, 而真正意义上的‘老苏州人’ 只占3成。 所以我们的劳务派遣、 人力资源外包业务起步很早,各类人才市场、 职介中心也一应俱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早已具备一定规模。” 苏州市人社局副局长苏耀良告诉记者, “我们的产业园不是凭空 ‘拔地而起’ 的, 而是先有产业再有园区, 先有载体后有园区, 为的是把已有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做大、 做强、做好。”近年来, 江苏省及苏州市先后制定出台了 《关于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意见》 等政策, 提出采取政府引导、 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建设产业园区,加快产业集聚。苏州首先着力在高新区、 吴江区等地建设了5个人力资源产业集聚区,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吸引企业入驻, 发挥集聚区的培育、 孵化、展示、 交易功能。 集聚区的持续发展,为产业园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市政府牵头成立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下设产业园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落实园区发展规划及政策措施等; 具体运营则交由专业化公司, 负责招商引资、 筛选入驻企业、研发产品等, 例如条件较成熟的高新区,由区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投资成立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 对产业园进行日常管理。入驻园区的博尔捷人力资源集团成立于2003年,服务对象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业务范围涵盖人力资源外包、高端人才引进、产业园运营等。博尔捷苏州公司副总经理李礼霞介绍, 公司入驻园区享受3折房租优惠, 每年可节省近20万元的成本费。由于从事国际外包业务, 为客户引进了高端科技人才, 还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 符合重点产业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条件的,购房、个税均有补贴或奖励。“政府的扶持力度非常大, 入驻产业园后, 我们每年产值增长都在20%以上。 去年, 我们成功帮2万人找到了工作, 其中80%属于劳动派遣工, 我们还帮他们签了合同、 缴了社保费。” 李礼霞说, “园区的办公环境很好, 帮助我们提升了企业形象。”此外, 产业园分园还设立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研究所、 产学研联盟等行业性组织, 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园区建设。苏州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勤表示: “我们是企业和市场之间的桥梁。 我们每季度邀请专家,举办人力资源服务大讲堂; 组织全国性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大会; 开展诚信机构评选, 还帮助产业园内的企业维权。”一园多区,创造产业园管理“苏州模式”苏州在长三角地区占据重要位置, 拥有上海的辐射优势, 但苏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坦言: “我们必须找准自身定位, 与上海错位发展, 才能不被淹没。”苏州根据自身地域分布广、 经济多级增长的特征,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 提出了 “一园多区” 的产业园管理 “苏州模式”。“一园” 指的是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整体概念, 包括有形的物理空间与无形的人力资源服务网络相结合的产业园区; “多区” 指的是以高新区为核心, 常熟市、 昆山市、 吴江区人力资源集聚区为分园区的扇形辐射格局。这一模式立足于苏州,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肯定,并被其他城市借鉴。苏州市在就业专项资金中设置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专项,用以鼓励高端人才的引进、 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信息化平台建设等; 小微企业可享税收优惠; 在苏州注册且设立总部的企业,可以获得补助和奖励……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众多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除了在上海设立据点,还会选择来苏州建立分支机构。 “比如,一个企业可能金融中心在上海,基金中心在苏州;或者一个跨国公司的总部在上海,研发中心在苏州。这样,苏州就与上海实现了错位发展、优势互补。”苏州市人社局一位工作人员说。为了防止同质化竞争,入驻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企业也有筛选标准,一般同类型企业不超过3家。近年来,这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很多企业的服务范围已超出江苏,面向全国。苏州市人社局就业处副处长孙国杉介绍: “每个分园区也是一园多区的,比如高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就有4个版块,包括枫桥劳务职介一条街、科技园分园、职业教育培训基地等。”产业园坚持“产业集聚区、品牌集散区、企业孵化区、职业培训区”的战略定位。企业和劳动者只需到就近的产业园跑一趟,就能享受招聘、培训、咨询、测评、人力资源外包等一站式综合服务。叠加效应凸显, 产业集聚见成效自开园以来, 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依靠政策扶持和专业服务,不但积极引导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还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使园区成为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区。目前,智联招聘、前程无忧、英格玛人力资源集团等企业,都已入驻园区。据了解,园区目前共集聚人力资源服务企业220家, 从业人员超过5000人,产值近100亿元, 吸引投资34亿元。孙国杉说: “下一步,苏州将筹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推出网上产业园,继续完善园区的服务体系,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向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据介绍,到2018年,产业园将力争集聚企业500家以上,发展总部在苏州的全国性人力资源服务企业20家,国内外百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00余家,产业规模争取超过800亿元,拥有从业人员3万人;力争实现全市高层次人才占总量比例超过8%,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2%,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才达到610人,人才贡献率达45%。“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