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一直牵动着业界的神经。它不仅是一个热点话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全局也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昨日的京交会上,北京市商务委会同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对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进行了解读。
北京市商务委
进一步促进外贸投资便利化
基于北京市良好的服务业发展基础和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2015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市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成为全国首个以及目前惟一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作为新时期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新举措,北京市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批复一年来,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1-4月,北京市吸引外资工作势头迅猛,服务业入资80.6亿美元,增长1.6倍,占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96.4%;同时,北京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12.27亿美元,同比增长11.1%。
北京市商务委服开办协调推进处处长赵珲介绍说,北京市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拥有覆盖区域范围广、聚焦六大重点服务领域、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等三大特点,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6+1”+5,即构建“6+1”扩大开放格局、优化五大配套支撑体系。
这其中,“6”着眼于“引进来”,直指科学技术、互联网和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务和旅游、健康医疗六大重点服务领域,逐步扩大向各类资本开放,降低或取消外资股权比例限制、部分或全部放宽经营资质和经营范围限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1”即深化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
“6+1”的开放格局为外商投资北京服务业带来更多机遇。北京市商务委和北京市成立的部市合作领导小组联合制定印发的《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实施方案》明确141项试点任务,截至目前已推出两批85项试点举措,完成全部任务的60%,预计到今年底将完成141项任务的80%以上。
除此之外,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也为外商投资北京服务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通过建立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改革市场监管模式、创新高端人才聚集机制、加大金融保障力度、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等五大配套支撑体系,转变政府监管和服务方式,构建科学规范、高效透明的服务业促进体系,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为开放提供有效保障。
一方面,这体现在优化社会信用环境方面,通过建立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对10万余户存在问题的企业实施信用惩戒,“信用约束作用初步显现”。另一方面,北京市商务、工商联动,试行新设外资企业合同章程格式化审批,实现了商务、工商部门之间登记结果互认,大大节省了企业“脚底成本”,提高了服务效率。此外,企业对外籍高层次人才的急切需求,以及优化融资结构、海外渠道和成本等问题皆得到解决。
赵珲称,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进一步放宽服务业重点领域市场准入限制,加强机制体制创新,在金融管理、对外投资管理、人才激励、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加快释放要素活力,促进对外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服务贸易的市场开放度,为北京与世界各国的企业合作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