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对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5-09-07
184

  实体经济向好积极因素在积累,我国经济的综合比较优势依然明显。通胀率较低,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都在合理区间,外汇储备充足,宏观调控仍有较大空间。加之我国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我们有条件实现全年的预期发展目标

  国际金融市场震荡不能归咎中国

  只要我国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就能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记者: 近期,全球股市、汇市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一些国际舆论将此轮波动归咎于中国,您怎么看?

  王一鸣:将这轮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归咎于中国,显然是过度夸大了“中国因素”。正如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斯坦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所说:“中国是一个理由,但不是原因。”这轮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导火索是市场对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强化。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美元强劲升值,欧元、日元及除人民币外的其他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货币大幅贬值。这导致国际资本加速从新兴市场国家撤出,从而带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股市、汇市和大宗商品价格此起彼伏的大幅震荡,实际上就是市场对美联储提前加息的预期引发的。

  此轮震荡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全球经济调整深化。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动下,各国普遍采取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但结构性改革没有实质性举动,实体经济缺乏内生动力。美国三轮量宽政策向全球金融体系注入大量资金,但超额廉价货币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涌向金融市场,带来以股市为代表的资产市场大幅上涨,与实体经济低迷形成明显反差,金融资产价格估值缺乏实体经济支撑,埋下了这轮金融市场震荡的种子。

  记者: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王一鸣: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美联储加息时点的不确定性,给世界经济复苏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也影响到我国的股市、汇市和外贸出口,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压力。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股市持续上涨,金融行业增长值占比有所上升,财富效应带动下的消费有所增加。6月以来股市的快速调整,一定程度上会对下半年的经济增长带来影响。

  面对扑朔迷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深层次矛盾显现的情况,中央陆续出台了降准降息、减税降费和稳定市场等一系列举措,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经济基本面保持稳定。只要我们加强和完善风险管理,就能守住不发生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实体经济向好因素正在积累

  8月份PMI小幅回落,有季节性影响因素,也有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因素影响,但未来回升的可能性较大

  记者:数据显示,7月工业增加值在连续三个月小幅增长后再度出现回落,8月份的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7%,降至临界点下方。对此您怎么看?

  王一鸣:2008年后,中国经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出现较大起伏,到2010年一季度经济增长回到一个新的高点。从2010年二季度以来,经济增速在波动中下行,到今年二季度已持续20个季度,但降幅和波幅都在逐步收窄,表明经济增速正在趋稳。

  今年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再次小幅回落。我认为短期的起伏是正常现象。根据模型预测,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速总体仍将稳定在6%-7%之间。

  工业增速下降,深层原因是受结构调整的影响。从需求侧看,我国需求结构正在从以工业为主逐步转向以服务业为主,对传统商品的需求相对萎缩,相关产业产能明显过剩;从供给侧看,钢铁、煤炭等传统行业过剩压力较大,而信息软件、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虽增势强劲,但尚不足以抵消传统产业的放缓,新老产业增长“青黄不接”也是工业增速整体放缓的重要原因。

  8月份PMI小幅回落,有季节性影响因素,比如,全国多地出现洪涝灾害,影响了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同时,制造业受到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因素影响,内生增长动力仍然不足。但也要看到,8月份发电量已由上月下降2%转为增长3%,铁路货运量较上月增加,房地产市场转暖对相关制造业也有拉动作用,未来PMI回升的可能性较大。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