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才的优势和科技的优势。”9月19日上午,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
据国新网消息,陈吉宁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关于北京如何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的提问时表示,北京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新制度的建设,二是创新生态建设,三是创新文化的建设。
据陈吉宁介绍,在创新制度方面,北京围绕科研管理、绩效评价、科技成果权益、长期资本支持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制度突破,这都是解决科技创新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目的就是要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出台了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28条,给予科研人员更多的宽容和信任,让科研经费既要花好,也要好花。北京组建了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脑科学与类脑科学研究中心等多个新型研发机构,通过这些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来解决科研的组织管理形式,形成长期稳定的支持和开放灵活的用人机制。北京还特别建立了规模为300亿元的科技创新母基金,带动和吸引社会投资,可以放大到1000-1500亿元,这个基金最重要的特色是它的资金投入期限可以是10-15年,这是投资最长的创新基金了。通过这个母基金的建立,就是要解决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不足的问题,鼓励创新主体开展硬科技、深科技的长期持续创新。
最近,北京正在加快研究推动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这是个地方的立法,希望以法律的形式,对科技成果的权属、转化收益分配、勤勉尽职免责等作出明确规定,核心是要解决科技成果的产权问题。科技成果产权由过去的国家单位拥有转化为科技人员可以个人拥有,国家可以参与分配,但是产权可以是个人的。
陈吉宁提到,有的科学家跟他说,如果这个条例出台的话,将实现他们盼望已久的“自己生的孩子可以自主培养成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