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随着北京市应急响应级别由二级调整为三级,首都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关键“窗口期”。6月10日,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实施《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提出“1+5”的政策体系,以加快培育新经济新动能。
“加快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就是为了培育更多新岗位,更好满足就业需求。”在6月10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表示,比如新基建将加速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升级,中国信通院预测,2020-2025年中国因5G将新增就业岗位300万个。新消费催生出包括外卖骑手、直播主播等一大批新就业岗位,今年1月20日-3月30日,仅美团新注册外卖骑手就高达45.78万人。
具体来看,《若干意见》围绕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分别提出了相关的政策措施,系统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新消费 推广直播卖货等新模式
当前,北京消费季活动正掀起热潮,政企百亿元消费券激活了市场活力。
打铁需趁热。纳入《若干意见》中的《北京市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方案》,为激发新消费需求,促进消费提档升级,在培育新模式、提升新品质、优化新供给、布局新基建、优化新环境五个方面提出了更加具体的22项措施。
例如,为方便社区居民,完善社区商业布局,“新消费方案”提出,今年将建设提升1000个左右基本便民商业网点,实现8项基本便民商业服务功能,社区覆盖率98%。同时,利用专项资金,支持培育一批门店宅配、“前置仓+提货站”、“安心达”、无接触配送等示范项目。
“互联网+”消费新模式也将是未来北京发展的重点方向。北京市商务局局长闫立刚在会上介绍,将推动实体商业与电商、新媒体等合作,推广社群营销、直播卖货、云逛街等新模式。引导线上企业与街道、社区等合作,推广前置仓、移动“菜篮子”等新模式。
在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博士姜照看来,北京推动“互联网+”的新消费模式至少具有三大优势条件:一是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发展程度较好;二是优质商品和服务供给较为丰富,通过云展览、云演出的方式,能够把聚集的优势资源在线上辐射至全国;三是北京是创新之都,新消费模式更容易得到消费者接受。
提速更提质。根据“新消费方案”,北京还将启动“品味消费在北京首发季”线上活动,组织开展10场以上进口商品线上促销。同时,加快落实国家免税店创新政策,优化口岸、市内免税店布局,开发专供免税渠道的优质特色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