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一条消息在网络上快速传播:建设5年,连接成都和重庆之间的最快客运线路——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建成,检测线路状况的动检车首次试跑成渝客专,全线预计在今年年底前正式投用。
成都发展改革委区域经济处处长李振之也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了这条消息,“对于正在加快推进多层次区域合作、积极融入国家 ‘一带一路’战略的成都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
不光是重庆,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成都提出“拓宽交际范围”,把更多城市拉进自己的朋友圈。
锁定“三区”为国际合作窗口
捷克中捷克州州长米洛斯·佩特拉结束了第二次访川之行,留下一系列合作思路:中捷克州政府将在成都高新区设立中捷克州的办事处;促成成都至布拉格直航明年开通……
国际朋友,是成都近年来拓展交友圈的重点发展方向。
“一带一路”上有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根据成都的区域特点,孟中印缅和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成都融入‘一带一路’的重点。”李振之介绍,在融入方式上,成都已经有了一些构想,如积极参与云南瑞丽跨境经济合作园区的建设,“云南是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成都可以通过与云南的合作,更快捷地与缅甸、印度等国展开合作。”
要善于交友,性格必须外向,成都如何塑造“外向型性格”?成都正在进行“自我修炼”: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据了解,成都将把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建设成为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
“我们鼓励高新区、天府新区在创新开放型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探索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新模式。”李振之介绍,为了提升这些窗口的经济含量,成都正在积极申报内陆自贸区,并将把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空港经济区申报成国家级的临港经济示范区,“我们也在复制上海自贸区的经验。”
为了更好地开展国际合作,成都还计划在位于成都天府新区内的成都科学城里,规划一个“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园区,面积大约7平方公里,“把‘一带一路’范围内的先进技术和产品往这个园区里引进。”而在国际园区合作上,成都也早有基础和经验:已成功建立了川法生态科技园、德国北威州中心、中法成都生态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