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历史机遇也是我们的机遇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7-01-20
186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代管简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级天府新区建设……当前,成都面临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也成为紧挨成都的德阳、资阳等地省人大代表的关注焦点。

  代表们纷纷建议,从交通、规划等方面抢抓这些机遇,打造天府国际机场空港产业集群,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

  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区

  打造临空经济产业集群

  去年11月,省政府规划设立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形成成都片区、资阳片区“一区两片多组团”的空间开发格局。这让来自资阳的省人大代表倪勋非常兴奋。“这对于我们来说也是难得的机遇。”在倪勋看来,临空经济可以依托机场,推动具有临空指向特点的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带动地区和城市产业转型升级。

  倪勋认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临空经济区地处 一带一路 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以及欧亚航路的重要节点,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向西拥有航线和距离优势,有条件打造成为向西开放的最便利窗口。”他表示,经济区的建设必将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开放合作提供强有力支撑,也必将成为推动资阳发展新跨越的引爆点和增长极。

  倪勋建议,争取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申报建设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争取国家层面在体制机制、项目建设、政策配套等方面的支持,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打造一批临空制造、航空服务、航空物流等产业集群。“同时,协调成都和资阳两片区的产业布局、功能分区和基础设施互联,通过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实现同步发展、协同发展。”

  合理布局产学研资源

  推动成德绵协同发展

  对于推动成德绵三地协同创新发展,来自德阳的省人大代表汪国华认为,成德绵三地有产学研资源优势,要以产学研的良性互动为主线,理顺科技资源布局。

  汪国华建议,依托青白江国际铁路枢纽的交通运输优势,让更多的“生产”布局德阳,让“蓉欧+”战略进一步深入成德绵腹地;另一方面,把更多的“学研”布局在成都和绵阳,建立“学研”互帮机制,加强成都与绵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强强联合与交流,实现科研设施的共建共享、科研人才的共育共用、科研投资的共赢共担。同时,以区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建立为契机,重点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信息资源、创业孵化、科技中介、科技金融、科技文化融合等科技产业资源的产学研合理流动与布局,提升科技产业竞争力。

  在军民融合方面,汪国华建议,应整合成德绵已经形成的军民融合平台,建立区域军民融合对接平台,推进三地政策与信息共享。

  建设立体综合交通体系

  带动沿线城市加快发展

  来自资阳的省人大代表周齐铭说,要抓住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国家中心城市是综合实力最强的 塔尖城市 ,未来必将是重大交通枢纽设施、重大项目政策落地、重要战略资源和高端生产要素配置的首选之地。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地位和长远带动作用,将对资阳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省政府支持资阳经济社会发展的10条措施,其中9条都需要成都大力支持。”周齐铭说,在推进成都资阳一体化发展中,首先要基础先行,实现交通设施一体化,全力推进公路、水运、航空、市域快速通道、轨道交通等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形成联通两地、辐射周边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

  省人大代表刘明根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建议,蓉京高铁(成都至万州段)同步规划,在线路中加入天府国际机场节点,推进空铁联运,将天府国际机场打造成为西部地区客货运量最大、航线和服务密集高效的现代化枢纽机场,充分发挥天府国际机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他表示,这样的线路规划,将推动成都核心城市功能沿成渝主轴带,辐射带动资阳、遂宁等沿线城市加快发展,“有效串联天府新区、临空经济区等,加快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进程。”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