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经济成就提示产业地产的平凡之路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6-04-07
89

  2016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来到重庆。在为期三天的考察中,习总书记分别去了重庆果园港、京东方,并召集上海、湖北等11省市的主政者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以点带面地就中国目前的形势和发展做出判断和指示。

  整个考察中,习总书记着重关注的一带一路和科技创新也与国家的改革进程相符,而重庆考察所反馈出来的信号也是未来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主题。

  以创新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调整保证了重庆经济的高速发展

  2015年全国经济情况依然处于衰退区间,全年GDP增速相比往年大幅下降,创10年来新低,全国大部分地区也延续了经济不振的局面,像山西、辽宁等传统产业省份GDP增速还不到3%。在一片萧瑟的景象中,重庆保持了高达11%的GDP增长率,领先于全国其他省市,这是值得思考和学习的。

  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重庆超前的产业结构调整布局,从2008年经济危机之后重庆经济保持了6年的两位数增长率。

  从2004年到2014年,重庆一、二、三产业的结构不断转变,第二产业一直是拉动GDP的核心,尤其是在2010和2011年达到顶峰,这也和当时重庆大力发展笔记本代工、高端制造的战略布局吻合,但随着国内产能过剩凸显,第二产业拉动实力下降,于是2012-2014年第三产业逐渐成长为拉动GDP的核心要素,与重庆布局金融、信息服务等高端第三产业相符。不难看出,重庆的产业结构契合了近来国家不断提及的转型升级思路,只不过布局更早、实施更彻底。2015年三次产业占比为7.4∶45.8∶46.8,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齐头并进,有效对冲了产能过剩和需求萎缩带来的风险,稳定了经济的增长幅度。

  结合一带一路的区域布局和提升针对产业的运营素质是产业地产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重庆经济发展的成功来自于产业的良好运转,进一步说明了产业的发展对于经济的决定性作用。产业地产商扮演了市场和政府之间的融合剂角色,是产业更好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经历了2014年的爆发之后,2015年产业地产正在经受风雨考验,一方面原有的土地业务受经济环境影响落入不景气区间,另一方面万科等传统房企、BAT巨头、资本大鳄纷纷跨入产业地产领域,行业内部和跨界的合纵连横愈演愈烈。因此,市场的热闹并不能代表行业真正的繁荣,以“地产开发+物业销售租赁+招商”为主的传统产业地产模式出现了政策的利好与企业经营的利空矛盾。一方面,很多产业地产商在重资产的漩涡中积重难返,商业模式固化,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纯粹靠模式输出的服务运营商又过于强调运营,对于资产的把控能力孱弱,缺乏合理的利润空间和战略主导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产业地产本质仍是地产为主、产业为辅的基调,单纯的产业园形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常态下产业发展的诉求。

  目前中国处于传统产业发展颓势、新兴产业单点突破的阶段。为了破解现在的产业发展困局,国家提出了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尤其是一带一路化解过剩产能、创新创业提升产业质量的方案已经开始实施。产业地产企业通过多年的沉淀积累了较好的资源,在新常态的环境下一方面需要跟随大势实施合理区域布局,保证可供发展的载体资产,另一方面需要提升运营素质(包括金融资本、技术产业化等),运用各种杠杆实现产业园产业价值的不断提升。

  结合习总书记重庆考察透露出来的信号,产业地产企业需要审视以往业务的功过,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两大思路,实现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的最优配置,发挥产业放大器的催化作用。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