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沃锐猎头报道:近日,一研究机构发布研究报告,预测10年后重庆经济排名有可能超过京沪,引起各界广泛关注和讨论。其主要依据有二:2015年上半年重庆经济增速高达11%,位居第一,而北京、上海均为7%,在报告涉及的23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及经济总量排名靠前的城市中位列倒数第六;2005年,上海、北京经济总量分别约是重庆的3倍/2倍,而2014年它们只比后者多出65%和50%。
不过,这两个主要的依据实际上都值得商榷。
首先,在激烈震荡的经济发展环境中,半年的GDP增速说明不了什么本质性问题;其次,导致重庆近10年快速发展的原因很多,不能作为一个恒定的基准值预测未来城市经济增长。具体而言,该报告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要有“长远考量”。重庆GDP增速为11%、北京和上海均为7%的最新统计是事实,但这只是2015年上半年的数据,充其量只是重庆在局部打了一场“小胜仗”。在世界经济不稳定、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球金融险象环生的背景下,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变数不断增多,偶然性也越来越大,甚至一个月和另一个月、上半年和下半年都会剧烈震荡,所以这个“排名第一”是并不稳定的,不宜过度解读。
二是要有“变化眼光”。从2005.2014年,重庆与京沪的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这是事实,应给予充分肯定。可是,比这更重要的是学会“动态地看问题”。
一方面,这1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既与重庆在成为直辖市后获得的各种人气与红利有关,也与其近年来城市建设投资拉动密切相关,这些优势条件和资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能否持续或延续多久本身还须“小心求证”,并不适合作为预测未来经济发展的依据;
另一方面,长期位居中国经济前列的京沪等城市不会一直“睡大觉”,更不太可能在发现自身经济下滑后仍按部就班地坐等其他城市赶超。所谓“知耻近乎勇”,它们应该会想尽各种战略战术捍卫已有的“蛋糕”。而且,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为京沪进入新一轮的快速优质发展提供了契机。这是预测未来10年中国城市经济发展必须顾及的一方面。
三是要有“城市整体分析”。城市经济发展不仅是GDP那么简单,它既依赖政策、出口、科技、产业等,也需要整个城市基础设施、人才人力资源、管理运行水平、社会文化建设的配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