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凭什么争夺百万人才?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7-07-06
118

  这几天,长沙被大水围困,湘江、浏阳河、捞刀河水位均超越各自历史最高水位,橘子洲浸透在洪水中,浊浪穿流而过。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洪涝吸引,以至于将另一件大事给遗忘了——长沙发起了“百万人才争夺战”。

  6月21日,湖南省长沙市发布《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又称“人才新政22条”,核心内容是:未来五年吸引储备100万名青年人才到长沙就业创业。

  这是继武汉之后,全国第二个明确提出“百万人才计划”的城市,自此中部已经有两个了。

  其具体措施可以概括为两点(详细内容可以点击文章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查看):

  1、政策吸引。首先大幅度降低了人才落户门槛,实行本科生“零门槛”落户来留住和吸引人才;其次,减少了人才在星城购房限制,规定专科以上学历在长沙购买首套房不受户籍与社保限制。力度之大,超越了之前的武汉,令人瞠目。

  2、资金吸引。效仿早年的深圳、广州黄埔、南沙,长沙对各级别人才发放不同等级的财政补贴,对人才创业贷款实行优惠政策,对引进人才的单位与企业也有诸多奖励。此外,对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和核心技术成果转化进行跟踪,若能达到规定盈利规模,也会给予不同级别的财政奖励。诚意之足,无以复加。

  在目前这个时间段,长沙以前所有未有的力度向人才争夺战进发,我以为其目的有二:1、提升长沙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长沙在强二线城市中的地位;2、对标武汉、郑州,在无“国家中心城市”加身的背景下,不至于被拉开。

  一、人才助力长沙,打造星城核心竞争力

  2015年蚂蚁金服发布过一份《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其中就披露,在前五大热门的跨省远距离迁移路线中,四条都来自湖南湖北两省。分别是:武汉→深圳、武汉→北京、长沙→深圳、武汉→广州、哈尔滨→北京。

  武汉是全国六大科教中心(广州、武汉、北京、南京、西安、上海)之一,规模仅次于广州,长沙虽未跻身其中,然科教实力并不弱。2016年在校研究生规模有5.55万人,大学生规模有59万人,比上海略少一些。

  据不精确数据显示,武汉每年向社会输送30万人才,但留下来的不到1/3,大部分流向了东南沿海,尤其是深圳。和武汉一样的是,长沙也留不住人才,更难吸引人才。

  和北上深广以及杭州、成都、南京、天津、武汉等城市相比,长沙的硬件设施竞争力不够,基础配套设施相比于他们不具备优势。换句话说,全国的流动人才,首先选择的是一线城市,其次是比它强的二线城市,然后才能轮到长沙,在这个过程中,长沙自身的人才还在被其他更强的城市吸引走,“入不敷出”让长沙也一直处在人口流失状态。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所以为了扭转这种局势,长沙毅然决然地展开人才争夺战。在这个时间段提出“吸引百万人才”计划,长沙有自己的考量。

  1、首先,长沙的房价偏低。相比于经济地位,长沙的房价确实被低估了,这是最大的优势。

  制图:子非鱼;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统计局

  2016年长沙GDP在省会城市中排名第6。排在它前面的省会城市分别是广州、成都、武汉、杭州、南京。

  而房价,却只排在省会城市中的第14位,与其经济地位极不相称。

  制图:子非鱼;数据来源于中国房价行情网

  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出,长沙和一线城市、综合实力强于它的二线城市相比,长沙优势明显;与比它弱的城市相较,如福州、石家庄、济南、合肥、郑州、南昌、海口、兰州,亦同样具有房价优势。

  2、经过几年的发展,长沙的公共设施优势并不差。在轨道交通数量上,长沙已经开通了3条,其中两条地铁、1条磁浮快线。这个规模在省会城市中,与杭州、西安、郑州、昆明并列第5位,排在前面的分别是广州(10条)、南京(7条)、武汉(5条)、成都(4条)。

  3、北京、上海面对空间压力,已经给人才进入设置了重重关卡,门槛越来越高。北京就决定今年接收外地生源的数量不会超过9000人,其中还包括在北京上大学多年的外地学生。如今,一线城市人才涌入的缺口在深圳和广州。然中国的大城市化进程中,仅凭四个城市根本无法容纳,未来人口会大量往省会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以及一线城市周边的卫星城涌入。

  在这种背景下,长沙以最大的力度为流动人才提供福利和方便,是在为新一轮市人口争夺战提前站好位。

  国家与城市的产业发展方向已经转移到了创新驱动方向上,创新需要人才。深圳的飞速发展与今天的成绩,是人才之功,是对人才的福利政策和奖励机制之功。对城市发展有利的方式方法,所有城市都值得学习。

  长沙的“百万人才计划”,是在为城市的发展踢动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是在为已经展开的湘江国家级新区建设发力,凭借湘江新区对标武汉、郑州。

  二、对标武汉,保持郑州的优势

  去年12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支持武汉与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长沙落选的主因,很好理解,首先武汉、郑州的战略地位高于长沙;其次相比于河南,湖南没有人口优势,在陆路交通和综合交通枢纽上,长沙也比不过武汉、郑州。

  在城市规格上,区域中心城市长沙要比身披国家中心城市光环的武汉、郑州低一个等级。未来武汉、郑州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中央的支持力度明显要比长沙大。在这种情况下,长沙只有倾全力打造湘江新区,以它作为桥头堡,对标武汉,维持对郑州。

  湘江新区的发展目标,就是成为带动湖南和长江中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长江经济带建设重要支撑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区。

  因此,长沙提出了“百万人才计划”,为湘江新区建设引进优秀人才,也是重要目的之一。

  湘江新区具体范围包括岳麓区全境,高新区全境,望城区8个街镇,宁乡市5个街镇,面积1200平方公里。

  正如我之前说过的,所谓的国家级新区,就是再造一个与主城区实力相当甚至更高的城区。将城市现有的利用空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湘江新区,主要打造包括新材料产业集群、先进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食品轻纺家电产业集群在内的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包括医疗健康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在内的辐射中心部现代服务业集群中心。

  从新区的产业内容可以看出,湘江新区是集科创与金融为一体的国家级新区,这两个点是衡量城市综合实力总要因素。而目前,长沙的金融(以资金总量体现)与科创实力(以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在中部三强中,均排末位。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