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製造2025”时代的到来,传统工业发展面临新兴产业及智能技术的衝击与考验,寻求转型创新发展成为经济突围的关键。作为长沙工业主战场,长沙经开区紧抓政策利好主线,依托工程机械、汽车製造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环保治理等产业优势,致力于打造一个产城融合、宜业宜居的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
当前宏观形势企稳向好,通过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区域政策,长沙经开区为自身赢得发展新机遇。今年1-6月,长沙经开区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840.9亿元,同比增长2.6%。全区45个在建项目、25个待建项目,9个列入长沙“六个走在前列”重大项目全面铺开。审时度势,长沙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李科明指出,引导原有工程机械产业顺应形势,拓展海外市场,谋求发展升级转型;引导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汽车后市场建设。
延伸工程机械产业链
2014年长沙工程机械产值佔全国行业产值的23%,工程机械设备出口佔全国的7.5%。预计“十二五”末,长沙工程机械总产值可达到3000亿元,年均增长38%以上,出口创汇将达1800亿元。
而有数据表明,长沙工程机械配套件产业仅能满足主机生产要求的10%,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和山河智能三大主机企业本地配套率平均不足20%。反观长沙市场本地配套不足的短板,以工程机械产业实现原始积累,且依然以此作为第一产业支柱的长沙经开区,提出解决属地配套率较低、核心零部件缺乏的现状,推动工程机械行业摆脱下行压力,进一步发挥“溢出”效应。
长沙经开区连续多年举办“中国(长沙)工程机械配套件博览会”,为主机企业和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平台。同时,依靠建设总投资60亿元的中国工程机械交易展示中心(CTEC)项目,大力发展工程机械研发设计、展示交易、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目前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品牌美国卡特、日本日立、韩国斗山和中国龙工已抢先入驻。
该项目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全、全球工程机械行业产品集聚的一站式採购总部基地。预计建成后产业年产值可达500亿元,创税10亿元以上,提供社会就业岗位2万个,将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打造千亿汽车产业集群
今年5月,长沙经开区成功引进的湖南有史以来最大实体投资项目--上海大众长沙工厂正式投产,首辆新朗逸轿车同时下线并同步上市。这一集成了大规模工业化优势的整车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为30万辆,为长沙汽车产业迈向千亿产业助力。
如今汽车产业已成为长沙经开区新的支柱产业,一个“中国汽车集群新板块”正在呈现。园区内有上海大众、广汽菲亚特克莱斯勒、广汽三菱、北汽福田、众泰、长丰、博世汽车、住友轮胎等知名汽车整车製造及零部件企业逾140家。据初步统计,园区汽车企业全部达产后将形成年产160万辆的产能。
短短几年间,长沙经开区先后引进了博世汽车、住友轮胎、卡斯马、广汽江森、日本电装、马瑞利等世界500强投资的配套企业,发动机、变速箱、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均可实现在属地配套。
此外,总投资约60亿元的克莱斯勒Jeep生产项目预计10月建成投产,众泰云100电动轿车、中上超级电容纯电动公交客车等新能源汽车上市,长沙经开区形成了轻卡、重卡、轿车、越野车、新能源汽车等完整的产品体系。据长沙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汽车产业仍有很大潜力,未来民众需要新能源汽车等更加多样化的产品。园区汽车企业对产品类型进行适度调整后,产能将进一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