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星城人才高地加速崛起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8-11-26
136

  "改革开放以来,长沙人才工作开启了新的篇章,人才政策越来越完善,人才机制体制越来越科学,人才发展环境越来越优化,人才服务方式越来越多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才回国、返乡来长沙创新创业。"长沙市人才开发处处长周学林感慨人才工作多年来的演变。

  渊深群鱼聚,林茂百鸟鸣。在广揽天下英才的集结号中,在优良环境的吸引和优惠政策的鼓舞下,星城人才高地加速崛起,正成为汇聚人才的强大磁场、优秀人才向往的热土。

  政策迭变,筑巢引凤

  是"第一资源",是助推发展的强劲引擎。作为湖南省会城市,重视人才是长沙历届市委、市政府一以贯之的理念。

  从2009年起,长沙市先后实施了引进海外高端人才"313计划"(即3年内引进100名高端人才,30个国际高端人才团队)、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引进紧缺急需和战略型人才"3635"计划(即3年内在6个重点产业领域,分3个层次引进500名紧缺急需和战略型人才)等人才工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招才引智热潮。

  2017年6月,长沙市再次重磅推出《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即"人才新政22条"),其超高的政策含金量、完整的支持链条、极具突破性的改革举措,迅速在国内外各级媒体及人才圈引发广泛关注。随后四个月的时间里,长沙市密集出台了两批30多项配套实施细则办法,新政各项举措全面快速落地兑现。立说立行的"长沙速度"和求才若渴的"长沙诚意",再次引起了媒体、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纷纷点赞。

  "人才新政22条"火了,大批英才们来了,而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作为长沙人才新政的起草人之一,周学林向我们进行了了详细的描述。2017年初,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制订人才新政,为长沙全力打造"三个中心"(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提供人才保障。同年2月底,人才新政制定小组成立。"小组成立之后,每天的节奏都非常快,白天集中讨论或学习,晚上回家找资料再梳理成条,第二天又接着继续......新政最终成稿时,我的桌上已堆起一尺多高的参考资料及修改稿件。"周学林回忆,"为学习外地先进经验,我们分组去了深圳、广州、苏州、杭州等城市调研,最紧张时两天跑了三座城市,不是在会场就是在路上,每每深夜回到宾馆还要开会交流心得。"

  "人才新政22条"是长沙人才史上最全体系的人才政策。每一条、每一款都凝聚着人才工作者们的心血。"我们制订政策从一开始就强调落地实施,每一条都站在人才的角度反向思考,人才有什么需求?如何快速办理?优惠政策如何便捷兑现和享受?几乎每一条都经历了上百次的修改,难以兑现和无法落实的条款我们全部删除了。"周学林告诉记者,为了提升资金拨付效率,并避免套取资金风险,新政首创将资金拨付与社保卡相结合的方式,利用社保卡来发放资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举目星城,纳群贤的政策一步步优化,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在全市蔚然成风。

  

  2017年8月21日,长沙市16个人才服务窗口正式启动。

  广纳英才,近悦远来

  "我只是一名再普通不过的本科生,没想到来长沙会有这么贴心的政策,帮助我度过就业之初的困难时光。"这个月刚刚拿到"人才新政"租房补贴的肖奥娜感激地说道。今年6月从湖南工业大学毕业后,肖奥娜来到长沙上班。"租房补贴对于刚毕业、薪酬不高的年轻人来说,能缓解一部分生活压力。"肖奥娜说。

  随着"人才新政22条"的精准落地实施,引才聚才的政策效应初步显现。截至2018年10月底,长沙市各级人才服务窗口共接待人才咨询20万人次,受理各类业务申办3.96万人,发放人才补贴2.57亿元。

  电子信息行业总经理岗位,紧缺急需指数五颗星,年薪60万元以上;智能制造行业供应链制造总监,紧缺急需指数五颗星......2018年7月,《长沙市2018年度紧缺急需人才需求目录》发布。"我们广泛征集长沙市主要产业链、园区企业人才需求信息,整理编制了这份人才需求目录,为人才来长发展提供指引服务,并绘制了引才地图供用人单位参考。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专门为企业、人才之间搭建了紧缺急需人才供需对接平台,目前已匹配对接近千人,400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周学林告诉记者。

  招贤纳智的脚步从未停歇。按照多元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理念,近年来长沙不断探索和调整人才引进模式,积极"组团"赴深圳、广州等地开展人才引进洽谈活动,面向全球布局引才"雷达"--建立了5家海外引才联络站,同时依托重点特色产业引进人才。今年全省实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以来,长沙高新区、经开区等园区依托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锂电池等产业已引进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近百名高层次人才。"

  在一阵阵吸才"引力波"刺激下,星城大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的人才观念不断完善,人才活力竞相迸发,海内外人才纷至沓来。

  "长沙无论是从政策还是资金都体现出爱才重才的诚意,我也时常向更多的博士、博士后推介长沙,让他们到这里来施展抱负。"长沙市"3635领军人才"、同济大学教授柴晓利是湖南三友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团队重要核心,他说:"来到长沙两年了,我深切感受到芙蓉国里爱才惜才的氛围。"

  

  2017年12月9日,长沙市举行创业博览会暨新政宣传展示会。

  服务升级,诚意满满

  "人才竞争的背后,关键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提供优良的人才服务,是延揽和凝聚各方英才干事创业、建功星城的关键。"周学林表示,近年来,长沙市一直将人才服务作为品牌工程来抓,全力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时针回拨,从2010年开始,长沙先后建立并落实了市级领导联系服务专家制度、高层次人才服务专员制度,设立了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部,统筹各部门力量为人才提供服务。"人才新政22条"实施后,随着人才服务窗口的遍地开花和一体化服务平台的搭建,人才服务更加精准和高效。

  "人才更需要的往往不是一笔安家费。"周学林认为,人才服务应是全方位、全链条式的,"长沙在招才引智时,除了资金奖励之外,还有购房补贴、项目资助、产品支持、动态支持等各种方式。在平台建设、融资贷款等方面也推行了一系列极具诚意的支持举措。"

  与此同时,人才评价机制的核心也不断转变,"以往评价一个人才更多的是看他的学历、论文、职称等指标,现在我们更加注重人才的业绩、贡献、薪酬和行业、社会的认可度等"。长沙市对高层次人才进行分类认定,并相应发放A、B、C、D类长沙人才绿卡。周学林透露:"从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安居、出入境,到机场、火车站候车服务,持卡人才都可以享受十几项优惠政策。这是一张包含了姓名、照片、国籍、ID、二维码等人才信息的电子卡,借助长沙人才APP载体来实现功能,使用非常方便。"现如今,已有303张人才绿卡发放到位,100多人次持卡享受到相应服务。

  爱才的诚意,是激发人才内驱力的"金钥匙"。一系列举措,使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增强了对长沙的认同感、归属感,营造了栓心留人的服务环境。

  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进;全方位、全周期的人才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尊重人才、重视人才正成为长沙的一种城市品格和社会风尚......长沙,正成为一批批饱学之士、实干之才、创业精英的"梦想之城"。

  亲历者说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多年来,长沙在实践中不断破除论资排辈的思想窠臼,树立敢为事业用人才的胆识、气魄,想方设法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新创业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接下来,我们将为广大英才提供更高质量、更贴心的服务,让大家在长沙舒心生活,安心创业。欢迎有识之士齐聚长沙!

  --周学林

  改革足迹

  长沙人才工作大事记

  1998年,长沙市制定《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长创业的意见》等系列政策和措施,吸引人才。

  2009年,《长沙市引进国际高端人才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1年)》(简称"313计划")和《长沙市引进储备万名优秀青年人才计划》出台。

  2012年,《长沙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出台。

  2014年,《长沙市引进紧缺急需和战略型人才计划》(简称"3635"计划)出台。

  2015年,出台《长沙市高层次人才服务手册》和《长沙市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办法》,为高层次人才打造"一站式"服务。

  2017年6月,颁布实施了《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即"人才新政22条"),并在短时期内出台了30多个人才新政配套细则,组建了17个人才服务窗口,启动了一体化服务平台。

  2017年10月,"人才新政22条"第二批细则办法出台,打造人才服务升级版。

  2018年4月,长沙市设立首批海外人才服务站,认定首批ABCD高层次人才并发放人才绿卡,人才引进及服务跨入新阶段。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