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要建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衡量的重要标准就是发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让市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得到更多实惠,有更多的获得感。
获得感,强调一种实实在在的“得到”,人民得到的利好有了更明确的衡量指标。让我们看看明确的数字衡量指标——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保障民生放在首位,确保民生投入力度不减、规模增加、进度提速。今年前7个月,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达387.8亿元,增长14.4%,高于财政支出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75.8%,比去年同期提高10.1个百分点。支持重点工程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积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发展教育,加强节能环保建设,大力支持“三农”发展。
让我们探访百姓心中的衡量指标。坚持品质立市,不断提升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水平,让环境更优美,生活更舒适。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加大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力度,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占道经营、车辆违章运营、乱搭乱建、街区卫生死角、建筑工地管理混乱等现象得以有效治理,重点难点区域的综合整治初见成效。从春到夏到秋,一幅幅大连“美照”刷遍了微信朋友圈。从彻底治理“脏、乱、差”问题入手,打造干净整洁美观的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这种获得感在百姓心中凝聚为对城市一种由衷的归属感。有私搭乱建棚厦违规行为的商贩为啥从原来的“要我拆”逐渐转换为“我要拆”?就是因为环境综合整治已在人们心中获得“高分”,富庶美丽文明,已成为城市共同的价值取向。
大连改革“快动作”频出, 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极大调动了人民群众创业创新的热情。
今年以来,大连更是着力激发市场活力,联动性改革实现多点突破。以问题为导向,确立了创新人才政策、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城市建设管理等7个方面的改革专题,出台一系列政策和举措,有力推进各领域改革。为打造人才高地,按照高于同类城市的标准制定了5个政策文件、22个配套实施细则。率先在全省公布权责清单,推进“四单一网一中心”建设,实施“三证合一”登记制度,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出台25条具体改革措施,重点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用工成本高、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清理和取消一些不合规收费,降低部分项目收费标准,缓解企业经营困难。出台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若干意见,再造对外开放新优势,积极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区内自行运输、统一备案清单”等8项创新制度落地实施。还出台大连改革要点,积极推进其他领域改革。
改革开放创新的路上,大连还不断寻找新标杆,突破自我。今年6月,我市党政代表团前往深圳、上海,不仅谈合作签项目,更是对照两座先进城市找差距,学习深圳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经验做法;学习上海在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新成就,切实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改革的精神推动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