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唐军到瓦房店市调研,深入企业了解情况,面对面听取企业家意见,同时对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提出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深入下去、解决问题。
大连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迫切需要各级领导干部以“求真务实、狠抓落实”的心态,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把问题找准、把底数摸清,进而开出对症的方子、拿出管用的实招。
市委书记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迅速行动,全方位深入到经济社会各方面、各领域的实际中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通讯员井惠群本报记者仰山
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市场经济的风向标”,广告业这个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对于拉动消费增长、促进经济繁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去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高广告产业在全市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和发展水平,发挥其在全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我市经济平衡健康发展。
市工商局领导在深入我市广告企业走访调研时了解到,近几年,我市广告业虽持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广告投入占gdp的比例还不足0.5%,远低于1.5%的国际平均水平,且存在着一些硬伤,影响了广告产业的成长,与大连这个国际化城市的发展速度也不够同步。如何改变这一状况?
经深入思考,市工商局联合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广告协会及大连理工大学共同组成课题组,经过9个月的努力,于今年初终于完成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对我市广告产业发展现状的首次全面调查研究,摸清我市广告产业底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建议。
目前,我市现有广告经营单位3100家(其中7家企业上市),从业人员14562人,年营业额约为24亿元。在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塑造品牌、引导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但这一行业却存在着六方面问题:一是企业规模不大,水平不高。超八成为小微企业,年营业额在300万以下,员工在20人以下,主要从事设计制作名录、画册、店铺招牌以及展览、展销会的简单布置等工作。二是行业竞争力不足,国际化程度较低。近九成广告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限于本市或以本市为主,周边为辅,影响力与辐射力、综合竞争力均与大连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定位不相称。三是行业同质化严重,创新能力滞后。小广告公司多以广告标识、喷绘制作为主,缺乏创意策划;中大型公司在广告投放上比较看重传统主流媒体,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以及互动营销、体验营销、游击营销等新兴广告方式缺乏应有的敏感度。四是缺乏理性定位,市场战略不清晰。在经济形势多变,房地产市场趋冷的背景下,许多广告企业的业务量下滑。五是专业人才紧缺,流动性过高。六是园区建设面临挑战,带动作用有待释放。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市工商局多方寻求良策,一方面,不断完善监管体制,学习借鉴国内外广告管理先进经验,并结合本地区广告发展实际情况,采取广告法规的规范制约、政府行政部门加上社会监管,与倡导行业自律,鼓励行业协会、消费者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我市广告产业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利用我市特有的地缘优势与开放型经济的发展,为广告业加快对外交流进程,学习和运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大开便利之门,协助我市一些媒体、高等院校多次举办广告创意交流活动,带动了广告业国际化水平的提升,一些优秀广告作品开始在国际性广告大赛中获奖。
市工商局还以推进国家级广告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园区建设带动广告业层级提升,发挥产业集聚示范效用,培育和发展具有特色的优质广告创意产业集群,在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确定的生态科技城国家级广告产业(试点)园区的基础上,新申请在沙河口区设立大连广告产业园同泰园区,进一步促进大连广告产业区域合作与发展。
同时,提出制定出台推动广告产业加快发展的系列政策,鼓励大中型企业以集团化发展做大做强,引导小微企业以专业化发展做精做强,推动广告产业与相关产业领域融合发展,推进广告代理制全面实行等九方面对策和建议,谋划我市广告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