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推出地质人才强局战略中三大要点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5-09-17
164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日出台了《中共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关于加强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为落实“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职能定位,实施“科技兴局、人才强局、依法治局”三大战略,推进“六项改革”,尽快实现“六个一流”建局目标,对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亮点一:尊重人才核心价值

  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人才工作自2010年启动以来,从无到有,经过5年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地质科技人才成长发展的一些重要关键问题尚未彻底解决。面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实施一系列重大战略的新形势、新任务,地质科技人才队伍总体能力还没有完全适应国家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不能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缺乏能够承担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领军人才,缺乏在国际地学界具有话语权的高端人才;人才创新能力不强,创新动力不足,重大成果不多;激励机制缺乏,制约人才成长的因素较多。

  亮点二:打造自己的人才品牌

  一项工程是指地质科技人才工程,工程下设3项重点人才计划,分别是卓越地质人才计划、杰出地质人才计划和优秀地质人才计划。目的是造就一支能够破解重大能源、资源、环境、灾害难题和基础地质问题,能够全力支撑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精心服务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在国内地学界具有影响力,在国际地学界具有话语权的地质科技人才队伍。

  “卓越地质人才计划”的选拔的对象是在国际、国内地学界享有较高声誉,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能源、资源、环境、灾害或基础地质重大关键问题,成果转化应用效益非常显著,在服务国家“五大需求”上成效非常突出,在团队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具有成长为世界级科学家潜力的知名专家。“卓越地质人才计划”与2013年出台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聘计划”并行,入选者都将被授予“李四光学者”称号。一个侧重用好现有人才,培养使用好土生土长的“儿子”,一个侧重引聘海内外掌握关键技术、能够填补地调局空白、迅速提升地调局国际、国内地学界地位的“女婿”,力求通过“引聘一个人才,聚集一个团队,突破一项技术,占领一块高地”。这两项计划属于地调局最高等级的人才计划,在项目支持、工作条件、事业平台、工资待遇方面支持力度相当。两项计划将本土人才与引聘海内外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子,让各类人才都有成长的平台,避免引进一个,挫伤一群,“引来女婿气走儿”。

  “优秀地质人才计划”的选拔对象是在国内地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在地调系统具有较高知名度,取得重要成果,解决了能源、资源、环境、灾害或基础地质重要问题,成果实现了转化应用,有效服务国家“五大需求”,在团队中担任重要角色,在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明显的核心骨干。入选者将被授予“优秀地质人才”称号。

  亮点三:人才选评不唯资历唯能力

  长期以来,人才评价问题一直是困扰地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最大难题。人才评价指标是人才工作推进的“指挥棒”、“风向标”、“牛鼻子”,在人才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我们在人才和岗位考核评价过分强调资历、学历,深陷仅仅以SCI论文和各种奖项论英雄的怪圈。地质科技人员不是将精力用在跑野外、下大力气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灾害或地质基础难题上,不是用在服务国家需求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上,也不是用在如何将成果转化应用发挥效用上,而是为了职称,为了岗位,将大量的精力用在了写“职称论文”上,热衷于参加各式各样的评奖。从而导致大量的基础成果、基础图件被束之高阁,没有精力将它们深加工,形成了让“国家用户”、“社会用户”满意的“产品”。

  不解决人才评价、成果评价这个核心导向的“牛鼻子”问题,就解决不了地质科技人才队伍服务国家需求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能力不足问题。局党组下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指导意见》提出了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论文、不唯奖项,不拘一格降人才,将品德、能力、成果业绩作为人才评价标准。以德为先,品德关键是看其是否道德高尚、品行端正、学风正派、廉洁自律,品德出问题的人决不能进入人才行列;能力关键是看其解决重大问题能力高低、科技创新能力强弱、培养人才质量、数量以及能否承担重大工程、项目;成果业绩关键是看其取得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和对国土资源事业的支撑程度、服务效率。其中品德是前提,成果业绩是关键,是核心。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