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由广州市社科联、广州市政协经济委、暨南大学和南方日报社联合举办的“广州新观察”第11期圆桌会议举行,围绕着“商旅文融合:新常态、新模式、新供给”的主题,国内政、学、研、企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商旅文的融合发展。
在广州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平欣光看来,发展商旅文融合产业,是广州适应新常态、发展新经济、打造新型支柱产业的重大系统工程。他建议,发展商旅文融合产业,政府要做好顶层工作,制定商旅文融合发展规划并科学策划一批示范项目;企业也需在跨界、关联、协同发展上下功夫。
A.商旅文融合产业将成为广州新支柱产业
广州市社科联主席曾伟玉表示,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商业、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广州商业繁荣、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如何推动广州商旅文的融合发展,提升广州文化旅游的国际知名度、美誉度,是广州市委市政府、学界、业界都非常关注的重要课题。
“商旅文是一种关联的跨界,它最高形式就是融合,而且它将会打造为广州的新支柱产业。”广州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平欣光首先介绍“商旅文”的研究背景,将市政协关于发展商旅文融合产业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一一呈现给与会人员。
平欣光表示,广州“一江两岸三带”的发展思路提出以珠江为纽带,将沿岸的优势资源、创新要素串成链,布局两岸经济带、创新带和景观带,正为广州发展商旅文融合产业奠定基础。
“这可将过去低水平、低效率、低效益的分别经营,提升为综合多种复合服务的一种混合型经济。”平欣光说,“这完全符合新经济模式、新商业业态的跨界、关联、协同、融合发展的特征,这也是广州适应新常态、发展新经济、打造新型支柱产业的重大系统工程。”
平欣光认为,发展商旅文融合产业,是传统产业和购物中心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是传统旅游业扩大经营领域,衍生利润链条,增强竞争力的重大利好;也是传统文化业吸取更加大量的服务对象,扩充服务范围,大幅增加附加值的重大抓手。
无独有偶,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竑同样认为,商旅文融合创新对广州城市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他提到,在刚刚过去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对各行各业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方向,“要向创新要效益,要向创新要新思路”。
“广州的城市发展需要创新,需要在依循旧路的同时寻求新的道路。”朱竑表示,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商旅文融合或许可为广州城市发展提供新方向。
B.广州商旅文融合发展需对标国际
广州应如何做到商旅文融合创新?在平欣光看来,发展商旅文融合产业,政府要做好顶层工作,制定商旅文融合发展规划并科学策划一批示范项目,“一群群打造并形成集聚效应、综合体模式;一条条线路组织、协同发展并联合推广”。
“以从化为例,旅游景点较为散小,如何串成链?如何从链成片?都需要思考。”平欣光提到,广州还可引进国际化、高水平商旅文资源,打造既有广州特色,又符合国际新潮流的商旅文综合体新经济模式。“服务、金融、投资等领域也需协同配合。”
同时,平欣光认为,企业也需跨界、关联、协同发展,组成联盟及联合体,以期更高水平发展。“北京路及天河商圈打造成商旅文融合产业的重要载体,以共享经济方式发展商圈经济。”他说,“再如博物馆、大剧院、星海音乐厅,如何利用其资源,在商旅文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下效应倍增。”
朱竑从新常态、新模式、新供给三个方面阐述了商旅文融合及整合的创新思维。
“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到养生旅游,从公务旅游到自费出行,还有国际和国内旅游竞争,这是如今旅游业的三个新常态。”朱竑提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国民得以便捷地前往世界各地旅游,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广州的商旅文融合产业发展需要全球视野,需要对标国际。
“旅游开发要注意符号意义,以及背后代表的价值”。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朝枝则从“文化符号”的研究角度,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背后规律。
张朝枝举例,国内许多文化旅游景区、产业园,都有大规模的常见文化产品、纪念品。“迪斯尼在我们看来是主题乐园,但是实际上更多的是游戏和商品制造。”他提到,“文化+旅游+内容制造”逐渐成为国内旅游景区的发展思路。
张朝枝认为,文化的开发还需注意背后的可视化、硬化,或者是娱乐化。“文化产业的发展最终还是靠商业模式,要实现商业模式关键是产业关联。”
C.商旅文融合模式为企业带来新商机
立足企业发展实际,岭南集团总经理张竹筠坦言,从实体经济而言,新常态使酒店业界感受到营收增速的放缓,渠道和客源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然而,让张竹筠欣喜的是,以各类主题文创分类的新的细分市场、以休闲度假体验经济为主的新的客户需求、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的信息技术、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新的商业模式,正在孕育着无限的新的商机。
“在我看来,商旅文融合,不是说商品,而是与广州商都的定位,以及广州文脉相辅相成。”张竹筠认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将创新回归产品服务的本意,聚焦客户需求,开发融合商旅文的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张竹筠从“旅游+”、“酒店+”两个维度讲述了岭南集团商旅文融合的探索和实践。张竹筠介绍,岭南集团在天字码头东边开发了岭南五号酒店,以老广州新时尚为主题,从广州的商旅文化、港口文化、民俗风情、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五个文化维度具像到酒店的设计风格、细节呈现的可视化延伸。“酒店建筑就是六七十年代的砖混结构,以创意细节,挖掘历史文化底蕴。”
岭南印象园董事长华穗则以岭南印象园的建设为例谈起商旅文融合发展。华穗介绍,番禺小谷围岛在古时候是南越国的狩猎场,留存了不少古迹。在开发大学城时,许多祠堂、庙宇迁到了岭南印象园所在地,并修旧如旧恢复出来。
“因为留存着古迹,我们便希望能打造一个文化主题园区,希望将这儿变成岭南文化的平台。”华穗说,岭南印象园占地面积300亩,其中老建筑11栋,主要以广府建筑为主,如锅耳墙。
“如张院长所说,开发旅游商品也是岭南印象园努力的方向之一。”华穗举例,岭南印象园开发了以粤剧脸谱为主题的太阳帽、木屐名片盒、锅耳墙手袋。
此外,岭南印象园还开发了“无形性岭南文化商品”,包括民俗表演、皮影戏、木偶戏、民间艺人表演,以及最受市民欢迎的岭南文化的课程:粤剧脸谱制作、用传统饼模制作月饼、皮影公仔制作、木版年画制作等,“这些无形性文化商品同样能够为经营者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