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金融“十二五”时期实现新跨越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6-06-15
166

  “十二五”时期,广州金融业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朱小丹省长关于“要进一步发挥金融的支撑带动作用,促进金融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的重要指示。着力加强金融机构、平台、功能区、资本市场、新业态等建设,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金融成为促进广州市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重要支撑力量,并为辐射带动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作出新贡献。

  一是金融业平均增速居各行业首位,金融总量规模跃上新台阶。“十二五”时期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2%,2015年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629.43亿元,是“十一五”期末的2.4倍,占GDP的比重达9%(2010年为6.2%),成为全市服务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截至2015年底,全市本外币存款余额4.28万亿元,贷款余额2.73万亿元,证券交易额21.72万亿元,保费收入714.36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期末的1.79倍、1.68倍、5.2倍和1.7倍。

  二是金融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金融机构主体地位凸显。五年来全市新增持牌金融机构68家,新增法人金融机构21家(增幅达80%),新增类金融机构超过了1500家。越秀集团成功收购香港创兴银行,新设广证恒生证券咨询公司、珠江金融租赁公司、中邮消费金融公司等一批创新型法人金融机构。

  三是金融功能区建设成效显著,金融资源加快集聚。“十二五”时期广州初步形成了六大各具特色的金融功能区。广州民间金融街(000402,股吧)作为全国首条民间金融街,共集聚各类机构203家,集聚民间资本近300亿元,累计为市内近2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1613.43亿元,累计缴纳税收近11亿元,是建街前的10倍以上。广州国际金融城作为广州市着力打造的金融总部集聚区,共吸引了近60家金融及相关机构有意进驻,四批土地已成功出让,南粤银行、新华人寿等7家金融机构购地建楼。南沙现代金融服务区共集聚金融企业超过1000家,跨境人民币贷款等一批创新业务试点加快实施。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共集聚股权投资机构超过100家,金融设备制造业全国领先。广州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区进驻各类机构316家,累计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约50亿元。增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在全市率先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站,农村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四是金融交易平台发展壮大,抢占金融产业制高点。“十二五”时期广州金融交易平台从无到有,大大提升了广州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力。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累计挂牌、展示企业3083家,实现融资和流转交易117.4亿元。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作为全国首家以碳排放权命名的交易所,累计成交碳配额2350.88万吨,成交金额9.64亿元,约占全国的42.37%(含一、二级市场)。广州金融资产交易中心实现交易额7.45亿元。广州商品清算中心、广州钻石交易中心、广东联合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等一批交易平台获批设立。创新型期货交易所设立工作列入广东自贸区总体方案。

  五是金融紧密服务实体经济,成为全市调结构促转型的重要支撑。全市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企业双双突破100家,其中,境内外上市公司120家,比“十二五”期末新增50家,总市值2.04万亿元,累计融资额超过3200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179家,总市值625亿元,募集资金47亿元。全市11个区全部成立了政府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在全省率先实现区级政府投资基金全覆盖。全省首个基金小镇—万博基金小镇启动建设。组建了全国首家综合性交易所集团—广州交易所集团。团中央和广东省政府共建的“中国青创板”落户广州股权交易中心,累计上板项目1200项,覆盖全国16个省市和地区。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新突破,市政府与中国人寿(601628,股吧)、新华人寿合作设立了两只全国最大的保险股权投资基金。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