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期人才大战再度打响。
对于城市而言,优质人才的流入、留存率,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城市的竞争力。
教育部数据显示,今年全国的高考人数达1071万,较上年增长40万。
吸引高校生源就读所在城市高校,一定程度上也是争夺优质人才的先决动作。
1
离开广州的高校生去了哪里
广州是一座坐拥头部优质高校资源的城市。
据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最新数据显示,全国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分别为北京、武汉、广州,分别达92、84、82所高校。在校生人数数量破百万的城市全国仅有2座,分别为武汉115.62万人、广州115.3万人。
残酷的是,广州培养了人才,却不一定能留住人才。
根据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19年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显示,上海、深圳、北京,占据全国前三甲席位,广州则位居第四位,武汉则位居第12位。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一线城市就业的本科生中外省人占比排行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新一线”城市杭州、天津、苏州的本科生中外省人占比分别为61%、60%、46%,皆高于广州。
广州以45%的比例位于四大城市末位,且不及3个新一线城市。
对于广州人才外流的主要原因,几位受访者一致认为,主要是更看好其他城市的发展潜力。
根据城市数据团在2017年发布的大学生的流动意向数据显示,广州大学生的本地就业吸引力指数仅为45%。其中,广州市大学生超3成外流至深圳,其他则外流至东莞、佛山等城市,而前往北京、上海的比例约为1成。曾经在深圳、广州两地求职徘徊的毕业生Amanda最终还是选择了广州。据她表示:“深圳市场,高工资的我没这技术,低工资的我不想去。”
考虑到广州房租低,生活成本低,于是目前她选择了广州。她直言:“广州只不过是我的一个跳板,我还是更想去深圳磨炼。趁年轻多捞金,多接触更厉害的人。”
追求更高的薪资,也是人才从广州外流的原因之一,根据智联招聘发布《2020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显示,2020年夏季求职期平均招聘薪酬破万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深圳,分别为11569、11115、10565元,全国第四位为杭州,为9698元。广州则居杭州之后,排名全国第四位,为9334元。
“深圳的薪资水平确实会比广州更高一些,但伴随的压力也会更大。”Amanda认为:“深圳人普遍年轻化,生活节奏也比广州快。大家都在想着怎么搞钱,怎么发展。”
2
坐拥巨量人才资源的广州靠什么出圈?
即使人才流入率与上海、北京、深圳有较大差距,但不可否认的是,广州仍以其独特的“广府发展节奏”,吸引了大批人才进驻。安家成本低,是吸引高校毕业生选择留在广州的重要原因之一。低于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房租,使得广州在一线城市城市中独具竞争力。
对于“隔壁”深圳,千万级的房源还有几千人抢破头的现象,在广州常住的人们直呼:“不可思议”。
在此情况下,甚至有部分深圳人外流至广州。在深圳土生土长,却来到广州工作的CC直言:“我选择的就业方向和新媒体有关,在广州跟深圳的一些新媒体企业资源差不多的条件下,觉得广州这边的生活条件以及物价会比深圳相对来说轻松一些,北上广深的生活成本还是广州友好。”
一位在广州高校就读的应届毕业生选择在广州求职,她认为,“深圳这个城市对我来说很陌生,而且节奏太快了,物价也很高,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在那里买房,租房也很贵。如果考上深圳的研究生可能会考虑过去。”
宜居的“广府文化”也是留下高校毕业生的一大原因。
“小时候就来过很多次广州,广州各色各样的美食、包容开放的文化和相对较多的工作机遇......比较吸引我。”在西安读大学后,又来到广州求职的阿泽如是说。
一位广州本地籍学生认为“广州也是一线城市,机会也比较多,再去北京上海这些城市压力可能会更大,如果没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应该是不会考虑离开广州。”
在采访中发现,留在广州的年轻人无非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在广州上学,熟悉广州,认为广州压力更小、包容度更强,而留在广州。
另一类则是家住广州,看好广州的发展前景,而留在广州。
遭遇“新一线”城市挑战,被称为“最温柔的一线城市”的广州选择稳步发力,各区逐步松绑购房限购门槛、给予购房租房补贴等,为抢人才放大招。
在今年,白云区也有四镇松绑限购,番禺更是出台人才服务保障制度,领军人才纳税满1年买房可享50万元购房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