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正式批准合肥瑶海经济开发区(原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更名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新站高新区”),自此,新站高新区活力全开,从一个“偏远”之地逐步融入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大环境中,并紧紧围绕京东方、晶合等核心项目,形成从上游设计、关键材料到核心生产、下游封测的产业格局。
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合肥市城区东北部,是合肥市“1331”空间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新站高新区确定了“芯屏器合”产业发展方向,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中大量新技术不断涌现、新领域不断扩展。
新站之芯
2015年可以说是新站之芯的元年,总投资135.3亿元人民币的合肥晶合晶圆制造基地项目在合肥新站高新区落户和开工,不仅为合肥市打造“中国IC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意味着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开始起飞,消除了新站的“少芯之难”。同时,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也是安徽省首家12英寸驱动芯片晶圆代工企业,是合肥首个100亿人民币以上的集成电路项目。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也给新站高新区带来了马太效应,吸引了诸多半导体公司和项目。2016年,安徽易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成立,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实现了12英寸芯片级单晶硅片从单晶生长、到研磨抛光的全国产化过程,填补了国内空白。不但如此,安徽易芯研发的大尺寸硅棒经过切片、研磨等 40 多道工序之后,形成的硅片更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 12 英寸电子级单晶硅片的国产化“零突破”。
2017年4月合肥新汇成微电子有限公司晶圆凸块封测项目(一期)正式投产。
2018更是迎来集成电路产业的大发展,上海盛永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韩国MECARO株式会社半导体前驱体及硅片加热器生产项目成功签约,合肥蓝光高端化合物半导体芯片重大新兴产业专项获得安徽省第三批重大新型产业专项建设支持。
据新站经贸发展局副局长蒋昌宽介绍,目前,新站区集成电路方面在建项目7个,年内累计完成投资14.0亿元。以晶合、新汇成为代表的集成电路产业产值完成3.8亿元。
新站之“屏”
在屏方面,作为中国大陆首条6代线,京东方于2009年在新站高新区投资建设的第6代TFT-LCD生产线填补了国内液晶电视面板制造的空白,对促进国内彩电行业转型、增强TFT-LCD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液晶电视屏时代”,也开启了新站高新区新型平板显示产业之路。随着京东方的入驻,合肥的新型半导体显示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进而引进了京东方6代线、8.5代线、10.5代线,乐凯、六代柔性AMOLED 生产线等核心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落户的合肥乐凯是国内唯一一家同时具备光学级聚酯薄膜及功能膜材料科研开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具有5条聚酯薄膜生产线、10条精密涂布生产线和3条聚酯切片生产线,资产规模近20亿元,现已发展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光学膜生产及深加工产业集群。
2018年合肥第六代柔性AMOLED 生产线项目,签约落户合肥新站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总投资400亿。
据新站经贸发展局副局长蒋昌宽介绍,预计到2020年,全区显示产业实现产值超1000亿元,年均增速26%。
同时,新站区还汇集了一批世界500强法液空、住友、康宁、至纯科技等一大批配套项目,汇聚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共40余家,形成了涵盖面板、模组、装备、基板玻璃、光学膜、偏光片、显示光源、驱动IC、电子化学品、大宗气体、整机生产等全部工艺环节,打通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部产业链条。
如今的新站高新区已今非昔比,荣获了国内唯一的“新型平板显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省唯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等诸多荣誉称号,让全中国看到它的“芯屏”全产业链条。
猎头公司咨询热线:400-067-9767
个人高薪职位查询请登录:www.aimsen.com
更多猎头资讯请关注埃摩森猎头视野:aimsen-shiy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