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合肥高新区召开首次产业专家座谈会。座谈会以智慧能源为主题,邀请了省市相关部门领导以及区内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产业的企业家,共商高新区产业发展大计。
据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节介绍,这是高新区首次尝试这种形式来与企业家进行深度沟通,未来将由不同委办局牵头,成立八个产业小组,形成包括五十余位企业家在内的产业专家团队,进行常态化的座谈交流会,为高新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
在此次座谈会上,阳光电源、科大讯飞、美亚光电、新华三、科大国创等企业家普遍认为,高新区的“保姆式服务”对企业的发展裨益甚大,高新区近年来的产业环境对于吸引人才也很有优势,从而促使众多创新型企业落户高新区。此外,与会企业家还对在区内建设的“产业基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包括加强对工业互联网、人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建议。
“走在产业的最前沿,经济发展自然最活跃。合肥创新产业园二期2016年建成,一年时间就从人员稀少变得人气爆棚。”华米科技企业负责人介绍说,“随着高新区整体产业环境向好,人才来这里就业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近两年招人特别是高端人才要比往年容易得多,因为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区域经济体,而不再是哪一家企业在孤军奋战。”
对于人才的集聚效应,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张力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对比了中部几个重要的省会城市,综合考虑下来最后还是选择了落户合肥高新区,2017年落户当年就申报了70多项专利,今年专利总数还将突破200项。我们作为一个纯研发型的企业,60-70%的员工拥有博士学历,80-90%的员工来自985高校,其中不少都是从北京、杭州、武汉、南京吸引回来的安徽籍员工,这就说明了合肥高新区对人才的吸引是有优势的。”张力还表示,这种座谈会的形式非常好,它横向打通了各企业之间的交流屏障,构筑了一个跨界合作的平台,同时也便利了企业家与高新区管委会之间的交流,让企业与管委会之间能有一个更直接的对话平台,让企业的声音和需求能够得到更快速的回复和解决。
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宋道军表示,高新区还将在坚定做好企业服务的基础上,补齐社会服务短板,在教育、医疗、交通、环境、住房以及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方面下足功夫。他透露,除了正在大力实施的“名校战略”外,管委会已邀请国内知名设计公司,将园区道路重新梳理和规划,使交通更通畅、更便捷。“我们的目标是将高新区打造成世界一流的东方硅谷,让大家能够在森林化、花园化、低碳化和国际化的高新区工作和生活。”
“合肥高新区建区28年,创新的基础设施比较好,很多产业在国内也都很有影响力。随着中科大新校区的落成,高新区将会拥有更多有活力的人才。”合肥市数据资源局局长陈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