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去年实现生产总值7213.45亿元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8-03-01
16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为经济发展集聚更多的新动能。记者从市统计局获悉,2017年,合肥新产业、新业态、新企业和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铺展最美“新”画卷。

  新产业快速成长。2017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6.4%。其中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均保持20%以上增幅。六大战新基地中,智能语音基地产值增长37.4%,增速居全省基地第4位;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基地分别增长25.5%、23.5%和19.7%。

  新业态蓬勃发展。随着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年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115.3亿元,增长41%。网络购物也带动了快递业务发展,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3.91亿件,同比增长29%,占全省的45.3%;累计实现业务收入39.88亿元,同比增长24.8%,占全省比重为44.5%。

  新企业加速孕育。2017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6.28万户,同比增长33.6%。截至2017年底,全市实有登记各类市场主体69.55万户、同比增长26%,注册资本24826.8亿元、同比增长45.4%。全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9户,为历年最高。

  新技术层出不穷。2017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实质开工……全年共有21个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32828件,同比增长26.8%,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917件,占全省总量的39.5%。

  相关新闻:

  2017年合肥实现生产总值7213.45亿元

  市统计局昨日发布2017年合肥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2017年,全市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良好发展态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突破7000亿元,达到7213.45亿元,同比增长8.5%。工业、投资、消费、进出口总额和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表现亮眼。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中高速增长

  2017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增幅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

  三次产业同向发力,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72.75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643.08亿元,增长8.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297.62亿元,增长8.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5.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2:50.9:44.9调整为3.8:50.5:45.7。

  与此同时,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保持了中高速增长,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8和0.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249.59亿美元,增速由上年下降8.1%转为增长33.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2.2和12.8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6351.43亿元、增长5%,其中工业投资2356.48亿元、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8.51亿元,增长11.6%;财政收入1251.15亿元、增长12.3%,地方收入655.9亿元、增长6.7%。

  需求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

  经济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背后,是强基础、调结构,投资作用充分发挥。去年合肥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64个、同比增加153个,完成投资962.61亿元、增长1.01倍。六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1255.29亿元、增长13.7%,其中新型平板显示和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分别增长50.3%、1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207.22亿元,增长8.8%。

  产业升级为工业带来持续发展的力量,大众化、品质化使得合肥消费活力持续激发。分析报告表明,消费者对外卖等大众餐饮的需求推动了餐饮行业新一轮增长,全年餐饮收入295.89亿元,增长17.8%。此外,家具类、书报杂志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消费结构升级类商品增长较快。

  此外,2017年,合肥扩进口、优出口,外贸发展更加平衡。全市进口总额103.93亿美元,增长71.8%,占进出口总额比重由上年32.4%提升到41.6%。出口总额145.66亿美元,增速由上年同期下降7.8%转为增长15.3%,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57.8亿美元,增长22%。

  提升质量让发展环境更宜居

  2017年,合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能耗降低污染减少,资源、能源利用率大幅提高。全年财政节能环保支出达53.95亿元,增长1.4倍。生态投资189.03亿元,增长1.3倍。全年万元GDP能耗下降5.2%。PM10、PM2.5浓度分别为80、56微克/立方米,分别下降3.6%和1.8%,是全省唯一实现“双下降”的城市。

  财政收支质量进一步提升。去年我市完成财政收入1251.15亿元,增长12.3%。其中,税收收入1102.75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88.1%。财政用于民生支出818.42亿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84.9%,全年新开工各类保障性住房2.62万套,建成城区幼儿园47所、中小学25所。

  财政收入增加、民生得以改善的同时,市民就业增加收入提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3.97万人,比上年多增0.77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50元,增长9.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972元,增长9%,增幅居全省首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94元,增长9%。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