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经济转型不断提速的安徽省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备受关注。
2018年9月27日,《中国经济周刊》等40多家财经媒体与20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代表走进合肥高新区。经过27年的创新建设,合肥高新区已经取得一系列成绩。
如今,合肥高新区已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点和合肥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主要载体。园区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科大讯飞)入选首批四大国家AI开放创新平台,全国唯一的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筹)加速建设,形成了“中国声谷量子中心”的园区品牌。
创新成效明显,“未来产业”突出
作为1991年国务院首批设立的国家级高新区,合肥高新区近几年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发展价值链高端产业、构建创新创业生态、引进优质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培育新兴业态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据了解,合肥高新区内市场主体3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852家,自主培育上市公司21家。201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44亿元(分成前),成为安徽省第二家两千亿园区,全年实现GDP665.8亿元,增长10.5%。2018年上半年GDP增长预计达到13%。
合肥高新区工委副书记陆平介绍,从1991年起步的4.2平方公里发展到现在的128平方公里,合肥高新区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和产业化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168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稳居第一方阵,跻身参与全球科技竞争的国家队。
2018年4月,合肥高新区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纳入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序列。随着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在合肥高新区开工建设,开启了共建“一流园区、一流大学”,打造“东方硅谷”的新篇章。
中国声谷抢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
即时语音转文字的咪鼠科技、能纠错评分的克洛斯威智能钢琴等智能产品引发了媒体团关注。这些创新的产品摆在中国声谷展厅内,中国声谷是全国唯一定位于AI(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在中国声谷,此类初创科技型企业共有300多家,是助力合肥智能语音、智能交互产业快速发展的生力军。
人工智能正是合肥高新区未来重点发展的新产业之一。目标是形成覆盖语音及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研发、基础平台、物联网、智能客服、穿戴式设备等的完整产业链。
“中国声谷”是由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点合作项目,依托中国科大、中科院、科大讯飞等全球领先的语音、机器视觉等技术,通过“云平台”和“”软硬件相结合的支撑服务体系,布局互联网+、智能终端、智慧城市、移动健康四大产业方向。
2017年中国声谷基地年产值510亿,增长55.9%。截至目前,“中国声谷”已入驻企业包括科大讯飞、科大国创、华米科技、科大国盾、赛为智能等300余家,跟进在谈的人工智细分领域项目超过200个,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与应用的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链。
在合肥高新区招商政策说明会上,合肥高新区中国声谷办公室主任阚伟表示,中国声谷作为全国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工信部一所牵头制定的五年发展规划为战略蓝图,以安徽省政府出台的《支持中国声谷专项政策》为支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全球顶级人工智能技术与创新企业。
阚伟还提到,中国声谷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省市区多级专项政策的大力支持。2017年9月,安徽省发布支持中国声谷建设的专项政策,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基金,支持产业发展中处于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项目;2017年至2020年,安徽省政府每年将安排2亿元产业发展和推广应用扶持资金,合肥市每年拿出6亿元资金,跟进扶持,并明确了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原始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等十大举措。
仅邻高新区管委会便是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创新平台——合肥高新创业园,媒体团来到园区孵化毕业企业科大讯飞研发主体楼。
在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展厅内,工作人员展示了讯飞的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项先进技术,以及智慧教育、声控家电、车载语音系统等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引发媒体感叹,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世界。
成立于1999年的科大讯飞率先发布了全球首个提供移动互联网智能语音交互能力的讯飞开放平台,全面开放业界最领先的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唤醒、人脸识别、麦克风阵列等10多项核心能力。截至2018年8月31日,讯飞开放平台赋能开发团队83万,日均服务量47亿次,累计覆盖终端数达到19亿。
联手科大中科院打造创新“策源地”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预计2020年底投入使用。
先研院是由安徽省、中国科学院、合肥市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按照“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的原则所建设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在省院市校四方的共同努力下,建设国家量子保密通信“京沪干线”及“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合肥总控中心,率先在世界领域开展量子远程大规模保密通信应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