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都市圈七兄弟抱团 合作涉及八大领域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7-04-25
176

  合肥都市圈城市党政领导第八次会商会议在淮南寿县召开,这是合肥都市圈加入长三角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的首次高层会商会。当天上午,交通基础设施、工业、农业、科技、商贸、旅游、环保、人才合作八大专题推进会有序进行,并举行了合作专题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带着“创新、合作、共赢——实施五大发展,推进合作升级”的全新主题,合肥都市圈七兄弟又聚首、再出发。

  八大专题推进会有序进行

  工业发展

  重点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方面,七市将强化产业合作规划龙头作用,编制和完成合肥都市圈工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工作,重点推进四大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建立和完善产业链合作体系。

  在高端装备产业,以机器人、轨道交通、高端数控机床、精密制造、煤机装备、通用航空等为重点,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合肥重点发展机器人、轨道交通、数控机床、燃气轮机等;淮南重点发展煤机装备产业;滁州重点发展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装备、智能仪器仪表、家电装备和冰箱模具等;六安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关键铸造件、核装备、航空设备、工程机械等;芜湖重点发展机器人、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装备、通用航空等;马鞍山重点发展机器人、轨道交通、数控机床等;桐城重点发展机器人、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装备等。

  家用电器产业方面,将依托合肥、滁州“中国家电产业基地”和芜湖、马鞍山家电产业基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型、高效节能型、信息智能型和个性化家电产品。而在汽车产业,将以奇瑞、江淮、华菱星马等骨干汽车企业为龙头,提升发展整车制造、汽车零部件产业。

  而在电子信息产业,七市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软件、量子通信、云计算、、电子专用设备、数字音视频等为重点,打造世界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启动建设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孵化和引进一批相关配套产业,建成引领全国的量子通信产业基地。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发展玻璃基板、偏光片等配套产业,建成国际一流的新型显示产业基地。

  商贸合作

  加强圈内“贸工农一体化”合作

  在推进会上,为深入推进合肥市、淮南市、六安市、滁州市、芜湖市、马鞍山市、桐城市的商贸合作,经七市共同讨论、协商,达成了框架协议。

  按照市场一体化的区域合作框架,七市促进商品和要素资源的顺畅流动和优化配置,推动圈内流通业互融、对接,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通达顺畅的流通业发展格局。同时,共同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加强圈内各市产销对接合作,促进农产品流通,培育品牌消费。支持圈内有条件的市开展对接活动,各地积极组织当地供应商和采购商参会参展,努力为产、销双方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

  此外,采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整合圈内特色产品,合作建设网上销售平台,提升网上销售竞争力。利用自建或第三方电商平台,组织圈内各地电商,联合开展网络促销活动,不断扩大各市特色产品网上销售份额,培育电商品牌。

  共同增强国际市场开拓能力,充分利用省会城市在国际市场开拓、人力资源、产品设计等方面优势,借助合肥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合新欧班列、新桥机场与合肥港等出口载体平台,推动各市企业在合肥设立研发、深加工、营销基地。根据各市进出口贸易实际,加强圈内“贸工农一体化”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出口。

  七市将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公路建设

  推进合巢芜、合六高速扩容工程

  高速公路方面,将推进德上高速、合宁、合巢芜、合六高速扩容工程、滁新高速(滁州至淮南段)、G42S岳武高速东延线、沿淮高速和合肥至霍邱至阜阳高速公路、合六南部高速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和建设施工。同时,合肥、滁州市将共同加快明巢高速建设。此外,会上还共同呼吁省里提前实施宁和高速、宁洛高速淮南连接线,在相关高速建设中预留互通道口和横向通道。

  国道方面,G329合肥段店埠至定远界43公里将全面开工建设,其余路段完成前期工作。G206合肥段将开工建设,吴山至岗集3公里1期工程建成通车,六安段完成孔集至小关段23公里路基工程,淮南段完成项目施工图设计。

  在加快推进既有合作项目建设基础上,七个城市的交通运输部门将狠抓项目前期工作,统筹推进公路、水路建设,在公共交通、治理超限运输、城市一卡通、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协同配合,不断加快交通运输领域互联互通步伐,提高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为合肥都市圈扩容升级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环境保护

  年底前基本淘汰所有黄标车

  在环保专题推进会上,记者了解到,经协商一致,合肥、淮南、六安、滁州、芜湖、马鞍山、桐城七市共同达成合肥都市圈环境保护合作协议,将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七市将共同推进环境保护机制创新,共同探索流域生态补偿制度,逐步提高流域内入湖支流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控制要求;完善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在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生态红线规划等领域实施规划对接。同时,设定统一的二手车转户准入标准,禁止黄标车相互转籍。2017年底前基本淘汰所有黄标车。加快机动车环保检验在线监控,实施统一的简易工况法检测车辆。

  打造区域环保科技交流平台,在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雾霾治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等方面加强技术交流,共享科研成果。共同促进区域内环保企业、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咨询服务等环保产业发展。

  将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合作

  旅游发展

  打造精品线路开发旅游市场

  为迎接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七市将在旅游资源、旅游客源等方面互补性强的优势,共同开发区域内休闲度假、户外运动、康体养生、研学旅行、自驾露营、生态观光、红色教育和文化娱乐等主题旅游产品,推出合肥都市圈精品旅游线路、自驾游线路。

  同时,联合开展主要客源市场旅行商、媒体采风踩线活动;共同组织合肥都市圈旅行商互相踩线,推动重点旅游景区对圈内市民门票优惠活动,开展合肥都市圈市民互游。发挥旅游市场奖励政策的叠加效应,设计跨区域的精品旅游线路,共同招徕旅游包机和旅游专列。

  此外,共同推动合肥房车露营大会、大别山(六安)山水文化旅游节、淮南豆腐欢乐汇、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和芜湖丫山牡丹节等区域旅游节庆品牌。坚持区域联动,打造合肥-大别山等国家级旅游风景道。

  农业合作

  区域内共建蔬菜发展基地

  七市签署协议,将在区域内共建蔬菜发展基地,保障城市供应,逐步扩大共建区域和共建项目。对已签订共建项目的市,要根据《合肥经济圈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项目和资金操作规程》和各市承担的合作共建供肥蔬菜基地任务,进行项目申报、批复立项、实施建设、组织验收、兑现奖补等。

  依托每年的中国安徽(合肥)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等展会活动,联合开展合肥都市圈内各市农产品交易博览会。

  人才交流

  推动优秀人才信息互通共享

  各市之间将根据工作需要,互派一批优秀干部挂职,挂职人数及对象由各市协商,挂职时间一般为2个月左右。同时,推动人才需求实现联合发布、优秀人才信息实现互通共享。共同举办“2017年合肥都市圈七市人才招聘会”,同时开辟网上招聘渠道,招聘会由牵头市主办。

  充分发挥七市教学资源优势,结合七市党校主体班次、专题班次情况到对方市开展异地教学实践。

  科技合作

  加强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合作

  七市将针对企业的技术需求,牵线搭桥,联系相关的科研院所及企业,开展技术指导、服务;鼓励和支持各市所在地院所、企业围绕各自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科技成果异地产业化。建立联席机制,不定期邀请行业专家,多领域、多层次开展研讨会,把脉行业走向,促进共同发展。

  同时,共同搭建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各市科技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功能,联合举办各类成果交易会、科技金融对接会、科技研讨会等活动开展交流与合作。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