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国家宏伟蓝图的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杭州这座国际化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为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带来了新动力。
从消费升级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杭州的产业升级在2017年发生了可喜变化。
“中国制造2025”,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杭州样本
“十九大提出‘提高发展质量’,我认为是切中要害。”刚参加了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的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作为企业来讲,要有这样的觉悟和认识,自觉加快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通过实现消费升级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娃哈哈作为杭州制造业的一个标杆,今年在迎来30周年之际加快了自我改造和升级的步伐:入选工信部试点的娃哈哈饮料智能工厂示范项目6月全面运行;与以色列海法大学签署协议共建“海法大学娃哈哈联合创新实验室”;积极与以色列、欧美等拥有核心技术的公司洽谈合作,服务本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技术需求。
从制造到智造,从粗放式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杭州制造业在2017年提高了加速度。
走进西奥电梯的生产车间,很少看到工人操作的身影。通过对机器人的深度开发,西奥的生产线已经具有高度的柔性。其实施的自动装箱线和钣金自动生产线及折弯自动检测两大系统,使生产效率平均提升20%,产品差错率平均下降50%。
在全球任意一地下达一套个性化西装的需求订单,5天后,一套定制西装已在快递途中。迪安派登洋服(杭州)有限公司的服装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系统,颠覆了传统的服装企业加工模式。
这是近日我市200多家制造业企业负责人参观智造企业的几个场景。12月22日,全市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工作推进会召开,同时出台了杭州市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实施方案(2017-2020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左右,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超过100件,“机器换人”对规上工业企业的覆盖率达到38%以上……浴火重生,走在前列,杭州传统制造业发展再上新水平。
回望这一年,杭州制造不断在全国和世界舞台上打响品牌、带来惊喜。世界最高等级的特大型空分设备上,出现了杭汽轮、杭氧自主设计制造的首台套产品;国产C919大飞机订单数节节升高,西子制造的航空紧固件作为我国航空高端制造的典型,被收入了《2017中国制造蓝皮书》;上个月,国内首台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在杭州经开区捷诺飞生物科技公司诞生,标志着生物3D打印这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国际上实现了从“并跑”到“领跑”……
今年初,我市启动实施单项冠军企业培育专项行动,促进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根据工信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公布的名单,杭州东华链条集团等3家杭企列入全国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万向钱潮等5家杭企列入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再次彰显了我市制造业在全国细分行业的竞争力。
本月,我市还就出台《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公开征求意见。致力打造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国家级示范区,建设“制造强国”与“网络强国”融合发展的中国样板。
启动万企转型升级和企业上云计划;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深入实施“互联网+”“标准化+”“品牌+”“机器人+”等行动——年初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工作,一项项在实际行动中走向现实。
2017年10月26日,潮起钱塘•第二届全球跨境电商峰会在杭举行。eWTP杭州实验区建设,在本次峰会上首次发布。
由杭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打造的eWTP杭州实验区,将以“一带一路”为引领,利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跨境电子商务双重便利优势,通过构建智能物流网络、完善跨境支付体系、拓展第三方服务,拓宽世界电子贸易进出口双向通道,加快打造网上丝绸之路枢纽。
“一带一路”,联动世界的杭州实践
许豪杰办公室墙上有张世界地图,贴着不少便笺纸,伊朗、阿联酋、哈萨克斯坦……数一数,竟有30多张。
每贴一张便签,都意味着许豪杰所在公司——杭州福斯达深冷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又抵达了一个新的国家或地区。如今,这家致力于深冷技术研究、创新和发展的公司,产品已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我们搭上了一列快车,名叫‘一带一路’。” 说起来,许豪杰对福斯达出口业务的“起死回生”经历还记忆犹新:2012年,受国际形势影响,做工业投资配套项目的福斯达公司面临生存问题,甚至有一年只完成了一笔海外订单。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过程中,福斯达抓住机遇,迎来了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