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济南护理职业学院党委一班人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带领全院师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勠力同心,砥砺前行,真正将文化创建落到实处,极大调动全员师生积极性。该院党委用新理念、新作风、新思路使学院呈现出了新作为、新气象、新面貌。文明创建依靠人,创建文明为了人,文明创建旨在为更多的人才提供充分发挥个人优势的发展环境,从而带动学院的全面发展,有效形成良性循环。在今年的全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经验交流会上,该院党委书记孙世会就学院人才工作作如下典型发言。
更新理念 实施精准引才
“管用、够用、适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人才创新创业的实施意见,学院从医药护理类高职院校办学规律和实际出发,科学定位,聚焦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明确将人才分为四类,并就引进条件程序、职责待遇、管理考核等作了细化界定,采取“一人一议”、“一事一策”方式,量身定做,探索实行“绿色通道”制度,两年来引进海内外硕士、博士等各类专业人才30余人。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强化柔性引才理念,大力推动医教协同、校企合作,加强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省立医院、力诺集团、齐鲁制药等院校、医院、企业深度合作,每年遴选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行业专家、企业技术骨干60余人来学院作兼职、兼课教师,聘请第40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刘振华、《习仲勋传》作者贾巨川等30余名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组建“专家工作室”,定期来学院进行专业指导,学院被评为山东省卫生保健协会副会长单位,并荣获省健康服务创新奖、省健康管理奖等。
“请进来,走出去”。成立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引进美、英、加等海归人才10余人,积极开展与美、加、日、新等国家的办学交流与合作,着力将涉外护理专业打造成为“立足济南、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国际特色品牌,陈明明等师生6人分获全国涉外护理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与加拿大圣劳伦斯学院、日本东京福祉大学等5所院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不断完善教师培训、人才交流等长效机制,走出一条国际化人才培养新路子。
整合资源 强化人才引领
着力打造“三名工程”。制定教学名师三年培养计划,选拔学院教学名师11人,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实施“启明星工程”,跟踪培养青年骨干教师20名,打造了一批具有省内外影响的领军型学科带头人。侯玉华被评为省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名师,朱秀娟被评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李明被评为市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推动课程“听说讲评”常态化制度化,围绕护理、药学、康复等特色重点专业,建设了一批省、市级精品资源课程。依托健康中国促进工作委员会(新型国家智库),借助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等智库专家资源,筹建“大健康研究中心”,积极搭建平台,带动学院教学科研水平整体提升。
建设核心教学团队。以创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为龙头,成立护理、助产、中药、药学、康复等专业教学团队,及时跟踪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动态,准确把握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加强国家医师、药师等执业资格培训,“双师型”教师比例不断提升。两年来,学院20余名教师在全国和省教学大赛中获奖,主持完成省、厅级科研项目8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11项,在国家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07篇,主编国家、省级规划教材45部,获省、市各类成果奖19项。
组建重点项目小组。通过项目化运作,以“二级学院+附属医院+老年护理院”为基本形态,推动医养教实训基地建设,成立卫生与健康学院(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新体制机制,探索人才工作新模式。依托“青春健康”项目组,学院中标全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艾伯维基金项目,被评为中国计生协会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成为省内唯一的“三年期青春健康项目(2016—2018年)”入选高校。
创新机制 优化人才环境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人才工作纳入学院整体规划,完善领导联系专家制度,编制完成人才工作发展规划(2016—2020),确立了全院人才发展五年行动纲领,理清了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定位,着力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保障等系列制度机制,确保经费使用“三到位”,软硬件建设“三优良”,人才配置“三优先”。
创新用人机制。全面深化高校综合改革,按照“自主评价、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基本思路,积极推进职称制度改革。科学制定用人计划,两年来面向社会和各高校公开招考聘用制人员70多名,选拔在全国技能大赛中获奖的优秀毕业生留校任实验实训教师、新疆班优秀毕业生任专职辅导员。
完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拨付500万元建立人才激励基金,加快推进人才公寓建设,在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荣誉、情感、信任等精神激励,积极开创人才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启发人、激励人、成就人”的生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