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济南市与湘西州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以来,两地把产业合作作为龙头来抓,精心培育、外引内扶,成效明显。截至目前,两地共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2个,新增就业2.6万余人,带动3万余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
瞄准市场空白,引入新兴产业。湘西冬天阴冷潮湿,过去农村家家户户用三四十元的“鸟笼子”取暖,不但耗电大,还容易引发火灾。济南市积极引导山东得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湘西州古丈县投资1800多万元,成立湘西得象能源服务有限公司,通过生产碳晶板取暖器,不仅解决了之前取暖设备高耗能、不安全的难题,帮助当地老百姓改进了取暖方式,还解决了15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问题。目前,像得象公司这样从东部帮扶地区引进的企业在湘西州已有40余家,为湘西州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近就业1000余人。
立足当地特色,培优传统产业。针对湘西产业特点和文化特色,济南市帮助湘西州建设128个“扶贫车间”,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近就业3897人,带动231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为保护和开发“浦市铁骨猪”这一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品种,济南源虎食品有限公司与泸溪县宋家塞铁骨猪合作社开展合作,免费为合作社提供技术服务、饲料配方原料指导,与贫困户建立托管养殖关系,源虎食品回收毛猪。每头猪为贫困户带来毛利约600元,每年为3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分别增收约1万元,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发挥生态优势,发展绿色农业。济南市充分发挥湘西州森林覆盖高,适合发展绿色、有机农业的优势,帮扶湘西州发展绿色农业。积极发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作用,在湘西州龙山县苗儿滩镇建设东西部扶贫协作羊肚菌产业基地。目前,该基地种植面积已扩大至600余亩,每亩纯收入近6000元,有效带动当地1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增收。充分运用对口帮扶地区技术支持,指导阳朝乡溪洲村建设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目前,已建成2个高标准温室育苗大棚、41个高标准的示范生产大棚,惠及建档立卡户430人,带动了105名建档立卡户脱贫致富。有效发挥“携手奔小康”结对帮扶优势,济南市天桥区帮扶凤凰县廖家桥镇菖蒲塘村建设农旅融合发展基地。目前,菖蒲塘村水、电、路、通信通达率达100%,90%的农户建起了“小洋楼”,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至1.29万元。
推动产销对接,增强发展后劲。济南市着力推动产销对接,将湘西州特色产品引入山东市场,促进湘西州产业可持续发展。济南市与湘西州签署合作协议,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发动济南市民购买古丈毛尖、保靖黄金茶、湘西猕猴桃、湘西椪柑、湘西黄牛等特色产品,帮助贫困地区老百姓增加收入。截至目前,共采购消费湘西特色产品2.8亿元,带动8000多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同时,立足“神秘湘西”和“泉城济南”旅游品牌,湘西州、济南市分别出台免门票的优惠政策,吸引两地游客相互游览,约30多万人次山东游客赴湘西州旅游,带动当地消费收入1.8亿元,湘西州也有3万多人次游客赴山东旅游,促进了两地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