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济南市章丘区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章丘区突出创新驱动战略,聚力打造“一廊一区”,瞄准新旧动能转换,对接济南科创中心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经十东路科创走廊和省会城市群中央活动区,努力打造全市乃至全省科技创新转化高地。
济南市章丘区区长韩伟介绍说,搭建高端创新平台。高起点规划布局经十东路两侧空间,推进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山能智城、明湖科技谷等平台建设,加快科研院所入驻。以产业为先导,加速蓝海领航、山东物联网等产业园区建设,增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新优势。加快财经大学主校区、山东大学(龙山)校区建设,聊城大学腾讯人工智能学院实现招生。
同时,对接国内外大院大所,引进更多科创、孵化载体平台,争取省人社厅“齐鲁创新创业中心”项目落地,高起点打造经十东路科创走廊。瞄准现代城市前沿,整合文化、商业、旅游、休闲、总部等高端要素,规划建设省会城市群中央活动区,精致刻画绣源河40里风貌带,加快大项目入驻,打造绣源河东岸省城大客厅。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科研院所和高校聚集优势,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联动机制,推进研发、中试、产业化“三位一体”,加快推进产业化项目落地。鼓励现有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主动承接技术转移,精准实施成果嫁接,实现产品升级、企业蜕变。
整合标准厂房、产业基金等资源,实施“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助推模式,创优孵化环境,更大力度促进人才创业和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健全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质押融资,积极引进区外战略合作,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年内新增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创建市级以上各类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
大力引进高端人才。继续强化人才强区战略,全面落实人才政策,更大力度引进高层次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国际人才城,加快安居房建设。实行“人才绿卡”制度,在社保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方面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强化校企深度合作,畅通专业技术人才供需对接,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更多高技能实用人才。全年引进泰山产业领军人才、济南市“5150”人才等高端人才50人以上,新增院士工作站2家。
韩伟说,济南市提出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目标,令人振奋、催人奋进。章丘处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圈层,为此章丘区结合自身实际,把“一廊一区”作为推进动能转换转型升级、开展双招双引、加快产城融合的“龙头”。
“一廊”,是经十东路科创走廊,集聚了山东大学、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师范学院等15所高等院校、在校师生将达到20余万人;引进了哈工大机器人、北交大人工智能实验室、意大利国立科学院等17个科研机构和产业项目,建设了济南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山东智谷、泉城院士谷、蓝海领航等特色园区。建有院士工作站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目前,经十东路科创走廊已经纳入到全市规划。我们将按照“齐鲁硅谷”的标杆,搭建高端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加快成果转化,重点打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智造等产业集聚区,使其成为带动全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黄金走廊”。
“一区”,是省会城市群中央活动区,位于绣源河核心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发挥功能齐备、空间广阔的优势,加快推进华侨城、明水古城“两大引擎”建设,打造教育、康养、科创、文旅集聚区。今年,明水古城将实施孟氏大院、瑞蚨祥店铺、清照故居等重点工程,构建具有独特地域特色、泉水古韵、历史文化的古城风貌;华侨城将突出滨水特色,重点实施商业中心、欢乐派及自然之城等项目,加快引爆区建设,扮靓省会东部大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