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站式的国际化人才信息服务平台“黏”住更多的国际英才,让他们为城市带来创新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怎么样通过互联网共享许多从业经验丰富的“中年后资深专家”,打造企业和专家间的自由职业平台?“互联网+薪酬管理”,又能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什么样的新体验,新变化?
别以为只有“黑科技”才能让你有“脑洞大开”的感觉,在宁波,作为和人打交道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如今也正以不断的创新,刷新着职场中的人际交往方式和城市发展的底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如今,在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业正不断迈出跨入新时代的步伐。从政策引导、平台搭建到市场培育、服务保障,宁波正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加大市场开放力度,构建多元化的市场服务体系。“一核驱动多组团”发展原则下,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正进一步聚集,涌现出更多抱团前行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
宁波,正向具有国际水准的长三角南翼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高地迈进!
政策篇
今年10月11日,全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迎来利好消息,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规模要迈入“2万亿”门槛。在港城宁波,助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快速前行的脚步,早已迈出。2016年3月,我市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及相关实施细则,为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快速前行添薪加火。
我市所出台的《意见》,对于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支持可谓不遗余力:建立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基金,鼓励风险投资或天使基金等社会资本投资人力资源服务业,对无政府基金参与、基金总额3000万元以上的宁波各类投资机构,在投资创新型初创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比例超过基金总额30%,或者累计投资上述类型企业超过3000万元的,可申请财政补贴,财政补贴金额最高可达投资总额的6%;对挂牌国家、省、市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的,会给予100万元到200万元不等的奖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荐引进符合我市人才发展新政相应条件的顶尖人才、特优人才、领军人才并和本市企业签订5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最高可获10万元引才资助;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我市整体引进科研大院大所或是特别高端的智力项目,还可按照“一事一议”原则获得奖励支持......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意见》中也考虑到了这一点。对于我市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采取各种形式引入高级管理人员,我市将按每人5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优秀人才攻读硕士、博士的,在毕业后,我市将给予培养人选50%的学费补贴。
这份《意见》及实施细则还将对行业的扶持落实到了点滴细致之处:我市将通过搭建各类合作对接平台,推进“人力资源服务+资本+互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助推行业发展,并通过举办中国(宁波)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和人力资源服务供需对接会,吸引更多创新人力资源服务业态的出现,让人力资源服务和我市经济发展联系更为紧密,并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鼓励有条件的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走出去”,与国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园区篇
根据宁波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市正按照“一核驱动多组团”的园区发展原则,加快推进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提供人才公共服务的中国宁波人才市场、孵化行业新业态的高端孵化基地、集聚专业机构的八骏湾、汉德城园区、享有诸多海外资源的国际化人力资源产业园江北产业园等,正一同组成宁波人力资源产业园核心集聚区,而由北仑产业园、保税区产业园和杭州湾产业园组成的北片产业园区和以奉化产业园为代表的南片产业园区,则多区域组成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产业“一园多区”布局。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人力资源服务各园区建筑面积总和超过12万平方米,已集聚160余家国内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016年实现产值超过50亿元,实现利税超过1亿元,正形成体现宁波特色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集群概念。
“一核驱动多组团”的园区发展,正让我市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雁阵”不断成形壮大,并带动着行业的全速前行:2014-2016年三年时间,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就从不到百亿元的年营收迅速增长到年营收226亿元;年实现利税也从1.5亿元猛增到6.43亿元;从曾经本土企业“单打独斗”到万宝盛华、外企德科、科锐国际、中智集团、上海外服等知名国内外机构纷至沓来,行业集聚效应日渐凸显。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已拥有人力资源服务机构950家,今年营业总收入达24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营收水平,成为全市服务业领域增速最快的行业,并已跻身华东地区重要的人力资源服务供给区。
人才篇
行业发展,人才先行。在助推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进程中,我市正尽一切可能拓展培训渠道,培育结构合理的行业人才。
今年4月,近40名我市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负责人在深圳参加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管创新能力提升训练,在当地标杆企业比亚迪、腾讯,分享了比亚迪文化创新、成功转型的奥秘,也分享了腾讯的创新文化、互联网+、粉丝经济与社区运营以及腾讯人才梯队建设等内容。8月底,40余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高管,又携手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进行访学。从服务宁波经济转型升级到创新驱动发展,人民大学商学院与公共管理学院的知名教授,为大家捧上了六大类的课程,让参访学员大呼“收获满满”。
除了为行业高端人才搭建提升平台,行业基础人才的培训力度也正在不断加强中,我市探索通过政府适当资助的方式,鼓励机构从业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专业深造,培养我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骨干队伍,并通过改革行业从业人员资格培训考证形式,采取考培分离方式,进一步完善培养课程设置、考试题库建设和培训讲师选择,提高从业资格的培训质量和考试水准,为我市行业发展提供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大赛篇
2015年,以“互联网+人力资源+资本”为主题,中国(宁波)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创业大赛扬帆起航。大赛致力于打造“互联网+”背景下的人力资源服务业态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平台,推进人力资源创新项目和资产的对接融合。
两年多来,大赛成效正日渐凸显,辐射带动了一批人力资源服务新业态。大赛的举办不仅极大促进了宁波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而且给整个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行业融合创新、项目引进、人才培养、行业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一大批人力资源信息服务、互联网招聘、猎头电商、在线职业培训、薪酬服务设计等在内的新业态、“互联网+人力资源服务”新平台的参赛,为整个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新的动力。同时,在赛事的推动下,一批人力资源服务新技术正不断升级应用,大赛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转型升级的机遇,大力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智能化发展,以互联网+猎头的智囊团网、互联网+培训的创媒工场、互联网+云计算的SAAS平台等专业服务平台为代表的一批人力资源企业正将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进传统模式中,将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相互融合,进一步驱动人力资源服务创新引擎。大赛同时还吸引培养了一批人力资源服务高端人才。两届参赛项目团队成员均具备高学历和丰富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从业经验,团队储备了大批高端人才,如博士汇项目拥有的博士、博士后人才就有4500余人,按7%可流动人才计算,每年可引进人才逾300人,这些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本土人才的培养将进一步推动高端人才服务业的发展,为社会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赛事的有效与否,另一个直观目标就是项目实体的落地情况,过往的两届大赛中,一大批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实体在我市落地。在大赛期间,我市专门安排参赛创新项目与资本、产业园区对接交流,并组织决赛项目针对性赴产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依托宁波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目前,入驻宁波的获奖项目落地率高达55%。大赛还吸引了全国各地近50家投融资机构参与,据跟踪统计,大赛获奖项目后续融资累计已超过3亿元,极大地促进了人力资源服务业和资本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