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打造“超级枢纽”推自贸港建设行动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8-07-20
64

  宁波提出实施“超级枢纽”战略,成为全球资源配置新高地,使枢纽与功能地区成为资源配置与中转的关键节点。

  作为我国五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宁波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有所放缓。未来宁波如何突围?

  近日,《宁波2049城市发展战略》(下称《战略》)正式向市民征求意见。《战略》提出,宁波要实施“超级枢纽”战略,同时要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通过全面对接上海、杭甬一体、甬义联动、甬舟同城、甬台合作,以三大城市为核心(上海、杭州、宁波),引领和共筑世界级大湾区。

  打造超级枢纽

  在发展定位方面,《战略》提出,宁波要融入全球城市网络,建立有形+无形的链接,集合资金、信息、人流的综合枢纽。响应国家战略,以港口的链接能力为核心谋求在全球城市网络中的特色地位。

  为此,宁波提出实施“超级枢纽”战略。“超级枢纽”是指通过空港、海港、陆港、高铁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联通,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快速交换,使宁波成为全球资源配置新高地,使枢纽与功能地区成为资源配置与中转的关键节点。

  去年12月,宁波舟山港成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超10亿吨大港,且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1~6月,共完成货物吞吐量5.5亿吨,同比增长6.5%;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28.4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3%。

  《战略》提出,宁波要做强港口,成为全球资源配置新高地。规划至2049年,宁波港集装箱吞吐量稳定在3000万标箱左右。通过整合港口群,建设宁波自贸港,提升贸易服务能力。

  不过,虽然宁波的港口优势明显,但港口与城市自身产业发展、与城市后方经济腹地还没有很好地联动起来。曾长期在宁波工作的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对第一财经分析,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很大,但对宁波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港口与当地经济联系不够紧密,港口本身产业链拉动效应不够明显。因此未来,如何充分发挥宁波港口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十分关键。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未来宁波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港口优势,布局临港高端制造业,比如造船业、高端石化产业等,延长港口经济产业链,密切港口发展与自身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

  近期,宁波将推进自贸港建设行动,范围约190平方公里,统筹北仑、大榭、梅山、保税区,联动舟山、六横等打造自贸港核心空间载体,重点包括梅山“一带一路”自由贸易港和北仑国际航运贸易平台,远期考虑扩区可能性。

  在空港方面,宁波将全面提高宁波空港国际功能,拓展国际国内航线,开通宁波至欧美的洲际航线,实现宁波国际航班6天(144小时)过境免签。推进空港基础设施建设,扩建宁波栎社机场T2和T3航站楼。实现栎社机场和宁波西站无缝衔接,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今年5月,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获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正式批复。国家发改委对宁波临空经济示范区提出了“五个着力”建设要求,即:着力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促成港产城融合发展;着力加快构建以临空经济指向性产业为核心,以航空贸易物流、临空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现代临空产业体系;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与海港类似,对宁波而言,如何加快空港产城融合,提高集聚资源要素能力,更好的服务于自身经济的发展十分关键。

  全面对接上海

  在空间布局上,《战略》明确了宁波市域空间规划“一主两副多中心”的格局,其中一主是中心主城区,包括海曙、江北、鄞州、北仑、镇海、奉化在内的都市核心区。两副为市域两大副城区,以全域城区化格局为导向,建设北部余慈副城区、南部宁象副城区。

  北翼城区将成为沪杭甬一体化的桥头堡,这里向西通过杭甬走廊与杭州进行连接,往北则通过沪甬通道与上海进行跨海连接,前湾新区也位于该城区。前湾新区是浙江省大湾区核心部分——杭州湾经济区的四大新区之一,面积约609平方公里,包括杭州湾新区、余姚中意合作园区、慈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未来,这里将成为长三角智能制造基地、大湾区门户城市及生产性服务中心。

  在区域协同战略中,《战略》重点提到了五座城市:舟山、上海、杭州、义乌、台州。“区域协同”是指宁波城市发展应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通过全面对接上海,杭甬一体、甬义联动、甬舟同城、甬台合作,以三大城市为核心(上海、杭州、宁波),引领和共筑世界级大湾区。

  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战略》提出,“长三角区域整体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宁波应积极对接上海、推动杭甬一体、联动义甬舟、辐射带动宁波都市圈发展。”

  根据《战略》,宁波将全面对接上海,积极承接上海全球城市的高端要素导入。

  丁长发分析,在上海的资金、技术等资源外溢的情况下,宁波应当充分发挥优势。比如科技教育是宁波的短板,在上海土地资源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能否通过合作把上海的高校吸引到宁波建立分校区,让上海的科技、教育、文化等资源外溢到宁波。这也有助于宁波加快补足自身在科教方面的短板。

  《战略》提出,要发挥“宁波帮”优势,强化政策支持,引入至少一所国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大力引进和产业发展相关的若干高校、科研院所和研究单位;培育国际教育、专业教育集群,打造高校云集的智慧高地。

  此外,在对接上海的产业空间布局方面,宁波将聚焦前湾新区战略平台建设。全面链接上海,从互联互通走向直连直通。重点加快建设沪嘉甬高速铁路;同时尽快启动沪(金)甬城际铁路的研究和建设;预留东海大通道,全面推动构建沪杭甬大湾区。

  在前湾新区,通过加快整合制造产业平台,统筹与提质并举,推动沿湾产业集聚和乡镇工业减量。预留沿湾重大产业发展空间,为大飞机制造等功能预留空间,预留疏港铁路通道或大件公路通道。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