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之滨、长三角南翼,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宁波市,注定是一个因海而生、依海而兴的港口城市。改革开放40年来,从资源小市到经济大市,从东部沿海一个不起眼的商埠小城到现代化港城,从内河小港到国际深水大港,作为我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宁波以港口为起点,抓住每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大力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
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集装箱码头
40年来,宁波海洋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与潜力,形成了以港航物流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为重点的宁波海洋经济体系。车水马龙的宁波舟山港、气势雄伟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投资热度不减的杭州湾新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杭州湾湿地……宁波,这一港与城互动、港兴则城兴的浙江沿海城市,正以坚实的脚步践行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梅山国际码头
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走进宁波,先后采访了宁波市海洋与渔业局、宁波杭州湾新区管委会、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吉利汽车集团杭州湾基地,以及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捷胜海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力图从多角度展现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东方电缆 陆海相连打造高端海工企业
一、先进装备彰显不俗实力
走进位于宁波北仑区港口的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厂区,一座高耸入云的大楼映入眼帘,这是该公司为海缆生产量身打造的立塔生产线。据东方电缆总工程师周则威介绍,这座立塔高157米,20层,建有两条生产线。
进入立塔一层,随处可见众多巨大的转盘,上面盘绕着一条条或粗或细的海缆芯线。抬眼望去,一条黑色的海缆芯线垂直挂在空中,缓慢匀速移动,最终缠绕在一个竖立的转盘上。周则威说,其他楼层里海缆芯线会被包裹在一个圆形管道里进行生产、塑形,只有在一层才能看见成型的海缆芯线。
他介绍,以生产220千伏的海缆线为例,这条生产线每分钟可以生产0.9米,一天生产的长度能达到约1.3公里。“国内厂家传统的同类生产线一般只能够7天连续生产不停机,而我们这条生产线的连续生产时间已达到25天,在国际上居于领先水平。”周则威说。
乘电梯进入立塔20层,向下看去,一条沿着甬江出海口河岸铺建的蓝色管道引人注目。随行的东方电缆工作人员介绍,这条从立塔延伸出去的管道主要用来运输成品海缆。一条海缆在完成生产后,将会通过这条管道运往专用码头,接着转运到海底电缆敷设船上,然后前往相关海域敷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