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在一块区域内,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等等不同物种,在这里紧密关联、相互依赖,又竞相成长、自我循环,使得整个生态系统呈现出勃勃生机。
对于人才群体来说,同样需要这样包容和健康的“城市人才生态系统”。9月20日,在宁波人才科技周现场,“2018城市人才生态指数”首次对外发布,综合城市经济、城市生活、城市消费、人才创新、城市自然等五大生态指标,从各类人才本身成长的视角规律,探讨可持续性城市人才生态的现实路径。
星巴克、公共厕所、PM2.5……
“小”数据背后的“大”生态
一座城市的星巴克数量有多少?开放厕所的数量如何?拥有人均绿地面积多少?交通拥堵状况怎样?PM2.5浓度如何?……翻开这份指数报告,你会看到很多乍看上去似乎有些“违和感”的数据样本。
“过去,我们仅仅以城市经济作为考量一个城市吸引人才的唯一指标。但是,在健康的生态系统中,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承载力,包括房价物价、创新要素、自然环境、文化氛围、公共服务等等,同样是决定人才去留的重要条件。”微链联合创始人柳荣军如是说。
以星巴克门店数量为例,上海687家,北京306家,杭州201家,深圳153家……在这个“星巴克算法”之中,大体可以看到一个地方的商业竞争力和消费活力。一般来说,星巴克数量越多,说明城市核心人群聚集越多,中青年群体越聚集。
人才,既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也是美好生活的享受者。这一次,微链联合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猎聘,首次在全国提出“城市人才生态指数”概念,通过指数研究方法,对国内28个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和省会城市进行分析和排名,系统解构城市人才发展环境。
和一般指数不同,该项指数明确将城市生活生态和自然生态作为重要指标,设置了卫生医疗机构覆盖人数、人均绿地面积、每万人拥有公交运营车辆、每十万人城市轨交里程和城市清洁指数五项二级指标,以反映一座城市的医疗资源、绿色资源、交通资源和城市开放程度。同时,设置了PM2.5浓度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两项指标,以此了解该城市自然生态对人才的“亲切”程度。
根据最终综合排名,北京、上海、深圳毫无悬念地分列全国人才生态指数前三名,属于全国人才生态第一梯队;宁波则和广州、南京、杭州、厦门、武汉、青岛等城市一起位于第二梯队,其他城市则属于第三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