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振兴 打开宁波乡村振兴“活力源”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8-11-05
194

  日前,我市2018年度“泛3315计划”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名单公布,张明方(创新团队)、潘建治(创业团队)、胡祖广(创业个人)和明丽(创业个人)入选,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先锋”。

  戏好要靠唱戏人,兴村就要先兴人。农业要发展,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乡村人才的可持续供给,离不开心系乡土的带头人、领路人,也离不开千千万万在乡村创业的“新农人”。激励吸引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

  “乡村振兴首先是人才的振兴,近些年,围绕乡村振兴需要的社会治理、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各方面的人才,我市持之以恒构建‘引、育、用、留’一体的农村人才开发体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市农办负责人表示。

  群雁高飞头雁领——

  优秀治理人才带领大伙让村庄脱胎换骨

  乡村振兴,需要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需要强有力的“领头雁”担当有为,需要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来到第一线,带领村民想办法、干事情。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村级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前线指挥所’,办好农村的事,基础在村党员干部。”市农办负责人说。

  晚上7时多,鄞州区姜山镇陆家堰村党支部书记姚宏法开始“巡村”,挨家挨户检查放在门口的垃圾分类桶。“比去年刚推行垃圾分类的时候好多了,现在绝大部分家庭能合理分类。村干部和志愿者经常上门抽查,对分类不规范的家庭上墙公布。大家慢慢养成了习惯。”姚宏法说。

  2008年,姚宏法放下资产上亿元的企业,回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从此,这个区级贫困村开始脱胎换骨。老党员张明菊回忆,村里的首场战役是向垃圾宣战。“小山一样的陈年垃圾有六七十堆,不知道拉出来多少车。”姚宏法等村干部带领村民清运垃圾,经常从天蒙蒙亮干到日上三竿。“党风带民风,党员带着群众一起干,村庄就变得越来越好。”这是姚宏法的肺腑之言。

  乡村振兴,选出德才兼备的治理人才是关键,慈溪将“能人治村”升级到“贤人治村”,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慈溪的崇寿镇傅家路村,2006年陈沸沸当选该村党总支书记时,该村“戴着贫困村帽子、租着别人的房子、过着借债的日子”。“人熟、地熟、政策熟,沸沸书记将村里一草一木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每天7时不到就在各个项目的施工点转悠。在他的带领下, 9个班子成员一条心,特别有战斗力。”崇寿镇党政办负责人说。12年里,他凭着“书记有公心,班子无私心,党员无派心,全村一条心”的四心“理论”,使傅家路村“蝶变”为一个村民共建共享、民风乡风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幸福家园。

  撤市设区以来,奉化的农村面临着从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农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迫切需要一批敢想敢干、敢闯敢冒的乡村“领头雁”。奉化实施“奉雁争先”工程,建立“一人一档”农村能人信息库,选拔德才兼备者担任村干部。据统计,奉化“能人型”书记比例本届提高到75%,“能人型”村两委成员比例提高到70%。去年,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近3.9亿元,较上年大幅提升。

  “下一步,将继续大力推动德才兼备的‘能人’回归,选出‘善治理、能带富’的农村带头人,同时通过培训优化提升基层带头人素质,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市农办负责人表示。

  “老黑”在“稻田里”民宿

  职业农民、合作社带头人、青年创客——

  新鲜血液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根本。

  随着集约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农业赋予农业丰富多样的业态,随着“互联网+农业”成为重塑农业产业链条的风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乡村,在广袤的田野上点燃激情,播种希望。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人员、都市青年的回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近年来,市农办组织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轮训工程,一批有想法、善经营的职业农民在转型升级浪潮中抢占先机,勇立潮头,走出一条农业新型发展道路。

  入选2018年宁波市“泛3315计划”现代农业领域创业创新人才的胡祖广,是宁波莫宁森家庭农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毕业于吉林大学的他,2015年5月辞去企业高管职位,回到象山高塘创业。他在家乡打造育苗、养殖、加工、电商销售一体化的紫菜产业。

  “我要让高塘产的紫菜成为最好吃的紫菜。”这是胡祖广的目标。胡祖广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加强对农户的指导和培训,提升紫菜品质。面对“新零售”的汹涌大潮,他积极建立各种新渠道。多管齐下,高塘的紫菜名气越来越大,价格不断提升,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胡祖广被乡亲亲切地称为“紫菜先生”。

  2016年,他创建高塘岛乡星创天地,打造休闲旅游、民宿、展示展销于一体的紫菜特色村。“依托星创天地,让海鸭蛋、西瓜、红美人柑橘等高塘特色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胡祖广说。

  和胡祖广回到家乡创业不同的是,“外来户”“老黑”带着浓浓的乡愁来到余姚梁弄镇横坎头村,用自己的设计专长干一番事业。拥有丰富红色文化和特色农业资源的横坎头,吸引了一批青年人才投资食品产业、旅游产业、民宿经济等。“老黑”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今年5月,由“老黑”设计运营的“稻田里”民宿在横坎头村试营业,成为民宿界的“网红”。

  2016年11月,奉化尚田成立了服务返乡创业青年的综合性平台——“尚田+青农创客空间”,赵洁带着一帮住在宁波市区的小伙伴负责运营创客空间。在试运营的一年里,尚田许多小村庄有了大变化。冷西村的草莓,经过创客之手,变成自制草莓明信片和“草莓花束”,刷爆了宁波人的朋友圈;拥有3D立体画墙体的王家岭村,经过创客策划,成为闻名遐迩的“童话村”。

  如今,赵洁团队和村民在尚田联手打造孙家青创农场。这是个以农创为主题的青年创业园区,为青年人返乡创业搭建平台,实现农旅一体化,让他们发挥各自特长,优势互补,抱团整合,探索“众创田园”模式。

  向阳而生,拔节成长,广阔的农村天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农村创业。慈溪坎墩街道都市生态农业园,吸引集聚了一大批农业“双创”人才,目前园区内的大学生农创园内已建成农场15家,吸引年轻大学生农创客38名,亩均年收益2万元,是普通农场的4倍。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