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宁波大企业发展现状如何?在转型升级之路上有着怎样的探索?将如何引领经济发展的未来?
昨天,宁波市国税局直属税务分局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融媒体联合推出的“谁是真英雄”走进大企业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以期通过活动了解企业,服务企业。
活动第一站,我们选择了宁波人心中的“大”企业——镇海炼化。
镇海炼化不仅是人多厂大,生意做到全世界,而且它还是宁波纳税大户,连续多年位居纳税榜首,每100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它就贡献了4.2元。
昨天早上8点,市民代表从宁波市国税局大企业管理处副处长陈华光,宁波市高新区国税局、宁波市国税局直属局局长张建国,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副社长、总经理应海龙,以及现代金报相关负责同志手中接过队旗,一行30余人开启“镇海炼化之旅”。
企业名片
行业巨无霸,累积缴税可造10艘航母
中国石化镇海炼化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前身是始建于1975年的浙江炼油厂。
公司目前集23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4500万吨/年海运码头吞吐能力,以及超过390万立方米的储罐能力为一体,构成了“大炼油、大乙烯、大码头、大仓储”的产业格局,集中代表了我国炼油化工行业的先进水平。
镇海炼化创业42年来,累积实现利税2400亿元,相当于可造400架国产大飞机C919或10艘航空母舰。今年上半年,镇海炼化缴纳税款144.91亿元,与2016年上半年的98.88亿元相比,同比增长46.55%。
走进企业
从全球购买原油,再销往世界各地
原油从哪儿来?如何炼制?镇海炼化之行第一站是参观展厅。
展厅里有个小型电影院,一部近10分钟的5D影片让市民如身临其境,直观感受石油的前世今生。
“我们从全球购买原油,通过海运进入镇海炼化,经过炼制提纯生产汽油、柴油、石脑油等,石脑油再经过乙烯工程进一步炼化产生其他石油衍生物,这些产品再通过输油管道和海运销往世界各地。”镇海炼化一工作人员介绍说。
参观完展厅,市民乘车进入厂区。镇海炼化占地720多公顷,工人5800人,出行要靠自行车;一个储油罐横截面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大;仅乙烯生产装置占地230公顷,像座“钢铁城堡”
这么大的企业如何高效运转?市民去了乙烯工程的“大脑”——化工第一联合控制室。
室内清凉如水,一面墙的大屏幕上各种数据实时变动,工作人员通过工业数据监视生产情况,并发出各种“指令”,市民感叹“工人不用下车间,炼油可以这么智能”。
据了解,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投产后,直接拉动超过10000亿元的下游产业。
厂区白鹭翱翔,过滤后的废水“有点甜”
一说到重化工企业,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是“会不会污染环境”。
这个问题如何回答?对环境要求极高的白鹭选择在厂区安居乐业,给出了最好的回答。
昨天上午,代表团踏上百鹭园观景台,一片茂密的树林里成群的白鹭翱翔起舞,犹如置身于公园。“白鹭可是我们厂的宝贝,为了减少对它们的影响,我们铺设管道都是绕过这个园子的。”镇海炼化讲解员小杨说,为了让它们少些打扰,他们还给百鹭园加装了铁门,公司通过高清摄像头实时传送白鹭画面,工人可以随时观看。
“来来来,大家过来喝口水吧。”在镇海炼化废水回用车间里,郑班长正在招呼市民尝尝“比矿泉水还要纯的水”。
“味道怎么样?”记者问。
“口感不错,有点甜。”市民代表张春波说。
“这是雨水、废水回收过滤后的纯净水,没有杂质、没有矿物质,只有水分子。用这个水,锅炉不会结垢。”郑班长介绍说,为了满足生产要求,这套装置里的滤网小到只有头发的六万分之一,这么小的滤网只有水分子才可以通过。
“镇海炼化像珍视油一样爱惜水,努力管好用好每一滴水。公司吨油新鲜水单耗0.289吨,吨油外排污水仅为0.06吨,在国际上都是领先的。”镇海炼化党委宣传部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
市民感受
环境这么好
不是想象中的化工企业
周末,“谁是真英雄走进大企业”招募市民的征集令在金报微信公众号中推出后,20个名额很快就抢光了。一对老夫妻因为不会用微信,专门打来电话委托记者帮忙报名。还有一位高校老师再三打电话确认“报名成功了没有”。
为什么对镇海炼化这么感兴趣?记者采访了多位市民。
“这是央企,要去看看的。”
“都说重化工企业污染,我们也很好奇。”
“公园、游乐场,小孩子都能去,企业很少有机会参观的呢。”
在普通市民眼中,镇海炼化这样的企业有些“神秘”,有探究的欲望。不过,一位市民道出了另一种情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能在镇海炼化工作是很荣耀的事情,我的朋友就在镇海炼化,当时特别羡慕,现在我退休了,想戴上安全帽,体验一把工人的感觉。”
“你有没有闻到气味?”
“没有。”
在昨天的行程中,三三两两的市民边走边聊,不少人感叹“不是想象中的化工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