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近日印发《宁波前湾新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宁波前湾新区将基本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的建设目标。未来之城如何建设?且看过来——
作为未来一个时期新区发展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重点阐明了前湾新区规划建设的重大意义、战略定位、空间结构、产业方向、交通骨干、建城标准、实施机制等战略性、基础性、框架性内容,是下步编制空间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的主要依据。
前湾新区
前湾新区是宁波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战略大平台,新区规划范围包括杭州湾新区及与之接壤的余姚、慈溪部分区域,西至余姚临山镇边界,南至四塘路—长河镇边界—潮塘横江—新城大道—明州大道,东至寺马线—胜山镇边界—水云浦,北至十二塘,面积约604平方公里。
《规划》提出,前湾新区将打造滨海创新发展核、南部产城服务核“两核”,东部先进智造区、西部新兴产业区“两区”以及若干城镇节点区。在产业方面,前湾新区将围绕“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发展汽车制造、高端装备、生命健康、新材料、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等六大高新产业。在交通方面,前湾新区将规划建设通苏嘉甬铁路、杭甬城际铁路、沪甬城际铁路,建设慈溪综合枢纽,构建半小时到达宁波、杭州和上海,2小时通达长三角省会城市的交通网络。前湾新区还将全力推广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建设杭州湾南岸“生态之肺”。
前湾新区的阶段性目标是,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 1300亿元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55%,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3.5%以上,初步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到2035年,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实体经济高度融合,成为上海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新区引领全省全市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基本建成世界级先进制造业基地、沪浙高水平合作引领区和杭州湾产城融合发展未来之城。
未来之城如何建?
被誉为“环杭州湾经济区明珠”的前湾新区如何进行空间布局?重点发展哪些产业?交通优势如何凸显?优良生态如何保护?城市功能如何完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专门进行了解答。
空间布局
坚持宜居宜业三生融合
空间布局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为宁波未来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前湾新区的空间布局如何谋划?
“总的方向是坚持湾区特色、生态优先、三生融合,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土空间格局,逐步形成城乡统筹、空间有序、功能完善的组团式城乡空间结构。”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综合考虑新区现状功能布局、以产兴城导向和未来空间潜力,坚持城乡统筹、组团布局、宜居宜业,规划形成“两核两区多节点”的城乡空间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