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将进一步优化互联网金融新型业态发展环境,落实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依法依规经营的引导力度,推动行业自律,通过创新的互联网金融服务手段为南京“五型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融资、增信、咨询系列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新街口金融商务区金融业发展基本情况
秦淮区金融业发展历史底蕴深厚,基础良好,比较优势明显。
秦淮区金融业发展历史底蕴深厚,近代以来一直是南京都市圈重要的金融中心。民国时期,中南银行南京分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南京分行等重要的民国金融机构均落户在秦淮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金融机构纷纷首选秦淮设立法人机构和区域总部机构,洪武路—中山南路金融街区久负盛名,集聚了人民银行南京分行、江苏省银监局、江苏省证监局、江苏省保监局等全部省级金融业监管机构;江苏银行、华泰证券、弘业期货等4家金融法人机构,占全市28.6%;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的江苏省分行,进出口银行江苏省分行、东亚银行南京分行等13家银行业区域性总部机构,占全市30.9%,以及27家保险机构省级分公司,占全市31.4%。
新街口金融商务集聚区是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中唯一的金融服务业集聚区,金融业基础设施完备、金融生态良好,有较强的聚合力、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金融资源集中度和金融服务功能首位度位居全省前列,拥有庞大的产业集聚基础,优越的城市中心区位,良好的营运环境条件,具备金融和产业互动发展的经济形态。
金融业作为战略性先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在秦淮区经济结构中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014年,秦淮区金融业增加值104.57亿元,占全区GDP 的18.4%,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20.9%;全区持牌金融机构总收入5.0亿元,占全区总收入5.0%,一般预算收入2.9亿元,占全区一般预算收入4.8%。
2、新街口金融商务区在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
2013年7月市委主要领导在市金融办上报的《关于秦淮区金融业发展思路的建议报告》上专门批示:“秦淮区金融业发展历史久、基础好,可与河西新城形成错位、互补,进一步优化提升” 。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市委工作报告和市十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市政府工作报告均把“加快建设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提升河西金融集聚区和新街口金融商务区能级”作为全市金融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至此,秦淮区新街口金融商务区重新确立了南京区域金融中心的主导功能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