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着设计图纸就开始招商、企业入驻设置“三道门槛”......这样的经历,在南京江东软件城建设初期,吴素芹没少经历。
“传统产业比如制造业,因为区位条件没法落地发展,我们必须要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吴素芹是南京鼓楼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委员会-紫金(鼓楼)科创特区管理办公室、江东软件城管理办公室主任,她认为,与南京其他地区相比,鼓楼区的软件业发展小而精。因为物理空间比较有限,建设速度跟周边软件园有些差距,因而采取的方式更多是培育或引进,所以必须要高附加值、总部型这一类的科技型企业,“通俗地讲,就是一个楼宇可能就是一个‘站立的科技园’。”
在寸土寸金的鼓楼区,创新的理念远比土地资源更为宝贵。对鼓楼区来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认清形势、发挥优势,而创新正是打破藩篱禁锢的一把钥匙。
“当今时代,城区竞争已经迈入2.0时代,不再单纯看高度、看体量。”张一新认为,下一程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楼宇里集聚了多少产业、发挥了多少效益,产出率与贡献率几何。只有摒弃行政的、计划的、传统的、经验的陈旧思维,用科学的、法治的、市场的、专业的理性思维谋事干事,活力会像地下泉水,汩汩喷涌。
秉持着这种理念,从建设初期,江东软件城的定位便非常清晰,就是走高端软件、总部企业的发展路线。为此,鼓楼区委、区政府提出,引进项目要严把“产业”“规模”和“产出”三个门槛,珍视空间效应,从总量导向转向“以亩产论英雄”,考核单位面积的产出率和贡献率,新引进楼宇企业,每平方米年均贡献要达到5000元。
吴素芹告诉人民网,对于企业,园区会结合他们的创新能力,签订定制协议,协议里都设有门槛,比如“每千平米要创造多少的税收”等,而从签协议之日起,园区就开始对企业有相关的考核,直到入住后的第五年,园区还会对企业过去的五年进行一个综合考核,“这个考核达标了,企业才可以继续留在园区。”
“这样的考核,实际上对企业也是另一种激励。”吴俊认为,这样的环境也有利于企业形成良性竞争,提升自身实力,而之所以选择扎根江东软件城,当初也更多的是看中了当地政府对于创新理念的执着追求。“入驻之前,我们也考察了其它地方,但鼓楼区在发展理念上与我们更为一致,同时,鼓楼区也非常看好我们智慧产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双方也是一拍即合。”
为了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力,江东软件城还充分利用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高端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培育,通过共享、共建、自建3种方式,打造完善了一系列专业特色平台。通过平台促进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进而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
事实上,从正式启用时算起,江东软件城就已经产生实际效益了,“这个是比较少见的。”吴素芹说,2010年,园区已是坐拥亿元价值的楼宇,第二年税收便达到了1.6个亿,2016年税收更是突破四个亿。未来5年,江东软件城将完成360万平方米载体建设和所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集聚规模企业300家以上,在孵企业500家以上,总产值突破500亿元,税收贡献超过20亿元的目标。
业内人士认为,在目前城市整体改造不易大动刀的前提下,老城区发展适合走兼顾近远期与高端化产业相结合的务实改造道路,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必须瞄准高端产业,比如软件业等等,而鼓楼区瞄准软件互联网等三大产业,可以说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值得借鉴。
打造创业创新天堂,推动软件互联网产业爆发式增长,如今,已经成为鼓楼区的发展共识,以南大、东大、南邮等大学科技园为引领,以江东软件城、南京物联网谷、幕府绿色小镇“一城一谷一镇”为重点,以社会特色园区为支撑的软件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新格局正在鼓楼区逐步成长、成型、壮大。“下一步,鼓楼区还将大力扶持一批潜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加速成长,下大气力引进一批全球软件500强、国内软件百强企业落户,打造一个百亿级软件互联网企业(集团)。”对于鼓楼区的明天,张一新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