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普惠金融,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与“三农”发展,不仅是国家政策的鲜明导向,亦是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抓手,更是检验一家银行综合实力与发展实绩的试金石。
南京中行是中国银行最早成立的分支机构之一。金融“百年老店”,深植“普惠基因”。近日,中国银行南京分行举办了“惠·聚金陵”普惠金融银企对接会。对接会上,该行向众多小微企业负责人展示了南京中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热情。据悉,该活动还将在中行南京分行下辖各分支行继续开展,让普惠金融支持政策惠及更多的中小微企业,真正实现“普大众、惠民生”。
优惠实打实,满足切实之需
普惠金融落实得怎么样,客户的满意度如何,有没有得到实打实的优惠,这是衡量的“硬指标”。
记者了解到,本次“惠·聚金陵”普惠金融银企对接会,共邀请到南京地区的102名企业代表,中行南京分行也派出了百余名普惠金融领域业务骨干,为企业代表们提供面对面的专业金融服务。会后,绝大部分参会企业都表达了合作意愿,部分企业在会上即已形成初步授信方案,预计最终成功叙做率将超过50%。
在这场对接会上,中国银行南京分行向在座企业家介绍了服务普惠金融的产品,有面向外贸出口企业的“苏贸贷”、面向科技企业的“科技贷”、针对住房抵押的“宅易贷”以及产品 “税贷通”“结算通宝”等。参会企业对中行丰富的产品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扫描现场二维码进行产品申请。在场的一位商会负责人当场表示,中行的产品很有吸引力,会后他将对商会成员企业进行宣传,让更多企业能享受到普惠金融的优惠政策。
创新动脑筋,精准“触及”客户
如何攻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考验着一家银行的智慧。南京中行通过一系列创新产品,致力提高客户群体信贷可得性;采取针对性的展业方式,力求精准“触及”普惠金融客户,进行了多项大胆的体制和产品政策创新。
例如,江苏省商务厅、财政厅“苏贸贷”融资风险专项资金,为外贸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支持,结合企业的纳税销售、进出口、出口信用保险投保情况,为企业核定授信额度,利率执行央行同期基准利率。“中银苏贸贷”自2018年11月推出至年末,短短一个月内,南京地区已投放12户。
另一个创新产品“银税互动”项目则基于互联网和应用思维,只要是诚信纳税的企业均可通过“江苏省税务局网上办税大厅”或微信提交融资信息。南京中行通过预制模型对申请进行线上筛选,并向企业反馈可获得的信用贷款额度,企业可线上提款、随借随还,该产品在网络获客、模型审批、智能化贷后等多方面做出了多项创新,在中行系统内尚属于首创。该项业务推出至今,南京地区累计投放金额超10亿元。
针对在中行网点结算的小微企业客户,该行开发了“中银结算通宝”产品,通过对客户的结算量进行测算,向小微企业推送信用贷款额度,主动满足企业的信贷需求,受到了众多小微企业的欢迎。
另外,该行针对轻资产、高成长性的科技型、文化性企业,开发“中银科技通宝”产品体系给予信贷支持。如:对初创期和成长期的小微企业,联动政府主管部门发挥“风险补偿资金”的增信作用,运用“科技贷”“文化贷”等产品给予贷款支持;与省知识产权局合作,对拥有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小微企业,运用“中银知贷通”给予支持;针对有上市需求的科技型企业,运用集团优势,联动中银投、中银国际等投资机构以“股权+债权”的模式向处于初创期或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综合融资服务。
“内功”不放松,合理架构是后盾
要打造叫得响、立得住的普惠金融“金字招牌”,需久久为功,更需苦练内功,在架构设置、内部机制上下足功夫。
记者了解到,首先在中行省行层面,便成立了普惠金融事业分部。同时,一把手亲自“挂帅”,成立“领导小组”与“工作小组”,以有效推进金融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发展战略,“工作小组”负责设计工作机制及相关制度,督办相关工作。
而南京中行同样将普惠金融列为“一把手”工程,并按省行架构成立二级分行层面的工作小组,从业务推动、产品推广、人员队伍建设等多角度保障并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据介绍,中行南京分行打造了南京地区“四个一”决战园区方案,针对园区开展园区调研、园区企业拓客、园区内金融配套推介会等;还开展了南京市知识产权一站通活动,近距离接触企业,为企业量身定做授信方案。
另外,本次“惠·聚金陵”普惠金融银企对接会只是一个开端。据悉,该活动还将在中行南京分行下辖各分支行继续开展,为南京地区中小微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搭建交流与沟通平台,让普惠金融支持政策惠及更多的中小微企业,走出一条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