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聚焦六大产业打造绿色新区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5-10-15
77

  2015年7月20日,位于南京高新区生物医药谷内的冻干粉针灌装间内,工作人员正在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香菇多糖冻干粉针剂”。 

  南京江北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成果独家披露

  集聚六大产业, 打造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

    由市江北新区管委会(筹)组织相关单位共同研究编制的《南京江北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5—2030年)》日前结题并进行了专家评审。据悉,该规划将根据专家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市委、市政府审批。

  未来南京江北新区重点发展哪些产业,现有各类园区如何变脸?。

  产业现状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江北新区初步形成了以新材料、生物医药、软件和信息服务、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其中轨道交通占全市43.3%,新材料产业占42.3%,生物医药占40.7%,智能制造装备占29.7%,在全市具有明显优势。卫星应用、轨道交通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航运物流、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近三年产值年均增幅超过20%。培育形成了上汽、扬子、扬巴、南钢等百亿级企业,以及南车、南瑞、先声、焦点等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江北新区拥有高新区、化工园、海峡两岸科工园3个国家级园区,浦口经济开发区、六合经济开发区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近几年,江北新区的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发展迅速,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大学科技园和工程中心50多个,强力聚集国内外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机构数百家,不断提高创业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吸引力。

  发展目标

  聚焦六大产业,打造绿色新区

  在“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背景下,紧扣“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的总体定位,江北新区将坚持产业高端化发展导向,积极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占领产业制高点,围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交通装备四大先进制造业领域,谋划大项目,打通产业链,形成产业规模、创新能力、质量效益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利用交通区位、港口条件、科教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科技服务业两大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江北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形成服务江北、辐射长三角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依托高新区、紫金特别社区等创新载体,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与全球资源的对接和整合,打造江苏省创新创业先行示范区。规划明确,江北新区将实施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战略,实现二、三产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强调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围绕国家级新区的定位和要求,顺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推进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规划还强调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稳步实施大厂老工业片区布局调整,开展化工行业绿色改造升级行动,突出新材料产业发展方向,推进南京化工园建设世界级绿色循环化工产业基地。

  《规划》为江北新区产业调整制定了时间表。

  专家认为,新区开发是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一部分,每个新区成长都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大体可以总结为4个阶段:规划筹备期(2—5年),高速增长期(8—10年),稳定增长期(8—10年)和成熟稳定期。“因此,在新区发展之初切莫急功近利。浦东新区等都经过了较长时间的规划和定位论证,包括总体功能定位、板块开发设计、优惠政策以及拟引入的大项目等。”

  在近中期(2015—2020年)目标方面,《规划》提出江北新区GDP年均增速达到15%;2020年,新区GDP达到3300亿元;劳动生产率达到19万元/人,新区总体规模进入国家级新区排名中位。其中,产业结构目标方面,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48:50,工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规模达到900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科技创新目标方面,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达到4%以上,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个,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00家左右,科技成果产业化率20%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全部研发经费支出比重达到90%。企业培育目标方面,创建千亿级企业俱乐部,到2020年,中国500强企业达到80家,千亿级产值企业1家,培育80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