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迎来获批5周年。5年间,这座江苏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从经济、社会到民生多方面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果。值此之际,本网将从高度、速度、热度、强度、温度五个维度推出“‘五度’看江北”系列报道。今天推出强度篇。
新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80万!这是南京江北新区获批五年来净增的人口数,其背后是配套政策和改革创新的强力支撑。五年来,当地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作抓手,秉持着“驱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引擎、支撑长三角国际化发展的门户枢纽”的使命担当奋力前行。
筑巢引凤,留住才是关键
发展之道,首在得人。
今年4月,南京江北新区发布了一则招聘骨干教师的公告。除了正常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之外,还可一次性享受一笔不菲的科研和安置费用。如此优厚的待遇,彰显着江北新区的决心:从教育、医疗等生活配套上以足够的诚意留住人才。
五年时间里,江北新区人口净增80万,累计汇聚各类人才36.8万余名,高层次人才超过了1850名,留学回国人才超3250名,国际化人才占比达到了三分之一,其中还有两名诺贝尔奖获得者。
此起彼伏的“人才争夺战”中,江北新区的魅力何在?
五年来,江北新区在引才政策上实现了三步走,步步稳,步步先。2018年,江北新区制定出台《“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及实施细则,构建覆盖从金字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到2019年,出台优化升级人才十策2.0版,发布首个产业人才政策《南京江北新区集成电路人才试验区政策(试行)》及实施细则,探索建立新区人才举荐制度,打造高层次人才直通车。
数字的背后,不仅是城市虹吸效应的简单现象化,更是一场全链式持久战的战略成果。
2020年,江北新区推出政策3.0版《关于促进自贸区人才发展、优化升级“创业江北”人才计划十策实施办法》,聚焦加大国际化人才引进力度,加大柔性引才用才力度,赋予企业举荐认定人才权限,实施“人才金卡”定制服务等。
人来了,如何才能留住?
在人才引进方面,还有一组数据:2018年以来,江北新区新增青年大学生超6万名,这批人将来在新区发展都会面临子女就学的问题。人口的大量流入,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教育资源供给不充分、不均衡的矛盾。
为此,在江北新区的“教育质量三年提升计划(2018—2020)”中,明确投资70亿元新建34所学校,截至2019年底已经有20所建成交付,剩下的14所将在2020年全部完工。
与此同时,江北新区开展了一场教育领域的创新实践。2018年10月,江北新区启动《备案制教师管理办法》,取消编制内教师与自聘教师的待遇差别;2019年7月,新区开展名校长选拔……有了入口,有了激励,教师队伍的师资力量和层次问题迎刃而解。
以基础教育为切口,江北新区为留住人才的后勤保障打开了一扇窗。同时可见的还有,江北新区内的三甲医院纷纷落地,以江心洲大桥为代表的各个交通项目稳步推进……江北新区的民生短板正在一一补齐,软环境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升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