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岛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规划提出,到2020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力争产值突破8000亿元,年均增长18%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0%左右。
目标各类研发机构发展到1500家
根据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一谷两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产值占全市的比重力争达到30%。重点建设的26个特色园区产值达到4500亿元以上,产业集聚度接近60%。以产业链集聚创新创业要素,培育打造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链。
全市各类研发机构发展到1500家,众创空间等孵化器面积达到1200万平方米,建成海洋国家实验室、高速列车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巩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技术交易市场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增强,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先发优势。
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自主品牌的龙头企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型企业、科技成长型的小巨人企业、充满发展活力的小微型企业,形成现代企业发展梯队。争取产值超50亿元的重点企业达到60家以上,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5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