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转换,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次历史性的转型。在这一大背景下,如何选择、确定发展新路径,成为考量各地怎样破题的试金石。
19日,青岛召开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重点研究上半年经济工作,分析经济发展态势。
“今年以来,青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如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所言,今年上半年,拉动青岛经济增长的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动力强劲,全市经济态势稳中向好,使得青岛发展基础更牢、信心更足:
外贸出口增幅高于全国水平,出口增长为青岛经济增长提供保障;“走出去”、“引进来”双向投资快速增长,为青岛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动力;消费型经济转型突破,为青岛经济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机电、高新、品牌产品拉动出口
对外贸易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国际化程度等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如此严峻的经济形势下,青岛外贸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新型贸易业态快速发展,外贸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难得的上扬数据为这座城市赢得诸方关注,更成为国内外贸城市的发展范本之一。
相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青岛市全市累计出口212.4亿美元,在山东省出口下降的同时实现同比增长1.7%,成为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保持增长的两个城市之一,比全国增幅高0.7个百分点。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青岛的机电、高新和品牌产品拉动出口成效显著。其中,机电产品出口92.6亿美元,增长13.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2.8亿美元,增长35.3%;品牌企业在今年春季广交会上出口成交增长7.8%,成交额在全国下降的情况下连续3年保持增长。
青岛出口逆势增长,与其出台、采取的系列创新措施不无关系。
今年上半年,青岛新型贸易业态快速发展、外贸竞争能力明显增强,落实国际市场开拓“百展”工程,培育出口过亿美元品牌小镇,培育扩进口和促消费对接平台,实施“服务贸易振兴工程”和“服务外包竞争力提升工程”,跨境贸易电商服务试点成效显著。
双向投资举措创新
今年1-6月份,青岛市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7%;新批外资项目383个,同比增长25.6%;合同外资金额42.9亿美元,同比增长13.2%;实际到账外资41.7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达48%,同比增长10.2%,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2和4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创新举措频出。推动引资方式向股权并购、参股合作方式转变,推进高端产业跨境并购运作机制。扩大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养老等方面对外开放。此外,青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11个国家的22个城市(省州)缔结经济合作伙伴。深化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城市建设,新加坡青岛工商中心顺利启动运行,韩国釜山青岛工商中心完成注册登记,中韩创新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在相关政府服务方面,青岛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提升三级联动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