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光影之变何止十年。不久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青岛“电影之都”称号,这虽是中国首个,但其“电影之都”盛名已久。世界上第一部电影诞生之后3年,青岛就植入了电影基因,编码、表达,如今的青岛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电影产业高地,软硬件齐备,产业文化氛围浓厚。通过这次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光影百年,青岛的电影产业发展已经掀开崭新的篇章。
光芒闪耀
电影产业赢国际影人点赞
看好国内电影产业的发展,加拿大华裔演员梁家成三年前回到中国工作。由于长了一张帅帅的华人面孔,又会中文与英文,梁家成成了《追忆往昔》这部巴基斯坦电影中的男主角。此次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推介自己的电影,他对这里的影视文化产业区印象深刻。他说自己目前正在参演一部中美合作的电影《气:时空勇士》,“明年计划来东方影都拍摄一些镜头。”在见识了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的先进摄影棚等硬件条件后,他对明年的拍摄充满期待。
“梁家成们”正在越来越多地选择中国的电影产业,而在中国的电影版图中,青岛无疑光芒四射。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接近尾声,参会十二国的电影人对青岛的影视产业发展赞不绝口,而成功举办这次盛会,正是青岛电影产业综合实力的一次大阅兵。
在谈到这次电影节的筹备时,灵山湾影视局(筹)副局长徐春亮表示,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系列文化活动,6月13日至17日在西海岸新区举行,由国家电影局、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青岛市人民政府承办。国家电影局和山东省、青岛市共同成立组委会,西海岸新区成立电影节执委会和现场指挥部,对标峰会标准办节。
“这次电影节严格按照国际惯例和涉外规范做好外事接待、志愿服务等工作,设置电影节媒体中心,精心做好媒体服务,通过市场化方式高标准建设电影节场馆,食品监管、消防、医疗、通信等队伍24小时现场保障,坚持安全至上原则,做好安保工作,全面优化提升城市环境。”他说,电影节目前已成功举办了系列重要活动,在社会和行业内形成良好反响。
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的举行,让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华彩翩然,不仅星光岛星光熠熠,整个青岛的电影产业都吸引着国际影人的目光。在此次电影节期间,主办方安排了外国嘉宾参观青岛和西海岸新区的电影文化产业项目,外国电影人都讶异于自己看到的: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在此交相融合,自然的禀赋加上产业化发展让青岛的电影产业有了更多的可能。
“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的召开有利于融汇国内外电影资源,丰富‘电影之都’品牌内涵,释放青岛文化推广、产业集聚和经济带动功能。”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家新说。
厚积薄发
百年电影之都迎来新发展
用厚积薄发来形容青岛的电影产业发展一点不为过。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阿利莫夫在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开幕式上发来贺信,他说,早在上个世纪初,青岛就已经设立了亚太地区的第一家电影院,今天,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也在这里举办,对于青岛来说就更加具有意义。如今这座亚洲首家影院早已敞开怀抱,迎接着众多作为最主流艺术形式之一的电影艺术爱好者。
作为中国最早见证电影魅力的城市之一,青岛在世界第一部电影诞生三年后,也就是1898年,就开始拍摄与放映电影。有人说,青岛的特产除了啤酒、海鲜外,还有明星。的确,良好的影视文化氛围为影视产业和影视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百年光影青岛,一路星光熠熠。1891年,青岛作为当时中国的海防要地正式建置。1895年,世界电影在法国诞生。1898年,一位德国电影摄影师来到青岛,拍下了当时青岛的风貌和中国百姓的生活,这是在中国地区所拍摄的最早的纪录片之一。所以,作为世界电影魅力的最早感受者,青岛是一个和世界电影同龄的城市,在黑与白的光影交错中,与电影艺术共同成长,并最终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青岛有中国现存的第一家商业电影院,编制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中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到自然去》、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海上升明月》、第一部唱响国歌的影片《风云儿女》,都是在青岛拍摄制作。
青岛还是影视明星的梦工厂,300多名知名演员、影视明星,都是从青岛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去年,青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国内首个“电影之都”,更是对青岛的电影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殷勤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