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曾创造资本市场的多项第一

来源:沃锐猎头公司
发布时间: 2019-10-12
62

  城市,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金融,是经济运行的血脉。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金融,让城市更美好。今日起,本报推出“中国资本市场巡礼”系列报道,通过解读全国重点城市的金融发展范例,展示其金融发展历程和精神风貌,剖析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激发城市活力。敬请关注。

  2019年3月25日,深圳迎来了一个“学深圳,赶深圳”考察团,带队的是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青岛与深圳同为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市,但实际发展质量与效能却有不小差距。“学深圳,赶深圳”是王清宪赴任青岛不久便提出的目标,与深圳全面对标,学习深圳的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政务服务等,以期借鉴经验,为青岛经济发展注入长久动力。

  但青岛的定位绝非另一个深圳。

  青岛港是全国最重要港口之一,地处胶州湾畔,隔黄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区位优势明显。近期,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发布,其中涉及青岛片区52平方公里。整个长江以北,青岛无疑是在对外开放方面发挥带动和示范作用的新高地、桥头堡。

  基于开放发展的时代背景,结合自身优势,青岛提出建设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

  王清宪认为,航运、贸易、金融三者紧密相关,其中最核心的是金融。航运是贸易的重要载体,贸易是金融的重要依托,金融是贸易的重要杠杆。金融放大了贸易,贸易撬动了航运。三者中,金融发挥着核心作用,“现代金融城”是青岛新的发力方向。

  近日,证券时报采访团走访青岛金融与资本市场的监管部门、机构、企业,深入了解当地发展金融的决心与行动。

  当梦想照进现实

  馆陶路是青岛市北区老城中一条1000余米长的路,从南到北不过10分钟路程,却见证了青岛的百年风雨。这条路初建于1899年,德国驻胶后,市政当局将此划为洋行区。20世纪30年代,馆陶路已成为青岛的金融经济中心。作为外资银行的大本营,馆陶路上的洋行最多时有50多家,被誉为“青岛的华尔街”、“洋行一条街”。

  这条路上最著名的建筑是建于1925年的“青岛取引所”,即“青岛证券物品交易所”;初为日本人管理的证券、纱布、土产、钱钞四个交易市场,是当时全国规模最大的证券物品交易所。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建立,一批青岛的企业敢为人先,创造了资本市场的多项“第一”

联系我们

*
*
*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
24小时免费热线
400-017-8018